人生病了可以去醫院,倘若安裝在野外的光伏板“生病”了,那應該怎么辦?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能源轉型,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在此背景下,光伏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對光伏電站的運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民營企業克里蒂弗新能源技術(寧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克里蒂弗”)的研發成果——光伏電站場站智能運維系統,為光伏電站的維護提供了有力保障。除智能化運維系統外,克里蒂弗還開發了光伏發電監控運維系統、智能清洗機器人、智能巡檢無人機等產品,形成了光伏電站運維的產品矩陣。
“擁有成套運維系統的機器人,即便外界條件再艱難,也能按時‘上班’。”2月18日,克里蒂弗董事長崔慧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運維系統智慧高效
崔慧生介紹,光伏電站組件表面污染致使發電量損失,是其與生俱來的痛點。這不僅會降低投資回報,還會導致組件局部燒毀,誘發安全隱患。
有實驗表明,灰塵在光伏面板上停留20天,能使組件發電功率減少24%,平均每天降低1.2%。在降塵天氣影響下,城區里的灰塵對光伏系統輸出功率影響更大。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被覆蓋遮擋的局部溫度高于其他區域,導致組件形成“熱斑效應”。
“人工檢查等傳統方式不僅費時費力,發現問題也不甚及時。如今,有了成套的運維系統后,這些工作就省事多了。”崔慧生介紹,“我們研發的機器人具有高強度、極柔軟、超耐磨特性。高分子材料和刷輥不僅可以高效清除組件表面污染,對組件損傷極低,還配有成套的檢測系統,在清潔的同時發現問題。”
記者了解到,該運維系統作為智能清洗機器人的“大腦”,能夠精準識別組件異常;而智能清洗機器人作為運維系統的載體,更是集智能巡檢、熱斑檢測、除雪、除草等功能于一體。發現故障后,機器人不但能及時記錄有關數據,還能根據電站環境變化調整運維方案。
例如,智能清洗機器人同時運行附加移動式熱斑檢測模塊,當該模塊檢測到組件有過熱區域或已有熱斑形成時,就會發出警告信息,并準確記錄故障位置。隨后,模塊會拍攝照片上傳至云平臺,再實時下發工單安排人工遠程接管,以便消除后續故障。
對于該系統,寧夏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白青評價道:“它是能夠真正提高光伏電站發電效率,取代人工巡檢,實現無人或少人值守、故障預警、應急處置的智能光伏運維系統。”
研發團隊鍥而不舍
然而,這個專門給光伏板“看病”的機器人,其研發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在我們最早研發的0號機上,機器人會自帶太陽能板給攜帶的鋰電池充電。后來,團隊才發現這是個邏輯錯誤。機器人最基本的功能是給重污染組件做清除,那么自帶的組件同樣會受到嚴重污染。”崔慧生回憶道。
針對這個問題,克里蒂弗又研發了獨立的充電系統,通過能源管理確保機器人動力無限。
鋼結構笨重、易變形;電池電壓低、容量低,無法支持大面積運行;滾刷材料粗硬,加速組件表面減反射膜的磨損;機器人直接安裝在光伏組件上,造成部分組串被遮擋,影響光伏電站整體發電收益……研發失敗案例數不勝數。
然而,克里蒂弗的研發人員精煉內功,持續深耕,先后推出滿足復雜地形的特殊智能機器人、防鹽霧腐蝕能力強的特種智能機器人等產品,為光伏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持續發力。
2021年,克里蒂弗與中國華電科工集團合作,開展了“寧夏賽通光伏電站組件可視化巡檢、熱斑檢測和提高發電效率”科研項目。項目所在地的實驗電站東側約1公里處是一個洗煤廠,西側是一個大型煤化工企業,污染嚴重,污染物成分復雜。經過數據對比分析,科研人員發現,安裝智能機器人的光伏陣列發電量提升了23%以上。
2023年,克里蒂弗攜《光伏電站場站智能運維系統項目》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寧夏賽區),一舉捧回二等獎。
“我們也要做這樣的科研工作者。”崔慧生表示,“未來,我們將專注于科技創新、用戶體驗和增長策略,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民企力量。”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