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當下,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等問題愈發嚴峻,促使各行各業將綠色發展視為實現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路徑,眾多企業紛紛投身綠色技術領域,并積極制定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目標。
日前,羅姆半導體(ROHM)在北京舉辦的媒體交流會上高調宣布其2050環境愿景的加速計劃。這家成立于1958年的日本半導體巨頭,正以“ElectronicsfortheFuture”為核心理念,試圖通過功率電子與模擬技術的革新,重塑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凈零”目標下的技術革命:SiC與GaN如何改寫行業規則
羅姆的2050環境愿景聚焦三大主題——氣候變化、資源循環與自然共生,其中最核心的挑戰是“凈零排放”。為實現這一目標,羅姆將籌碼押在了以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上。
羅姆功率元器件事業部課長 水原德健
據羅姆功率元器件事業部課長水原德健透露,羅姆的SiCMOSFET已迭代至第四代,導通電阻較第三代降低40%,開關損耗減少50%。2025年第五代產品推出后,性能將再提升30%,而第六代、第七代產品的研發計劃已提前啟動。更值得關注的是,羅姆正在推進8英寸SiC晶圓量產,其芯片產出效率較6英寸晶圓提升近一倍,這一技術突破或將徹底改變行業成本結構。
“SiC器件的低損耗特性可將設備能耗降低20%—30%,這對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等高耗能領域至關重要。”證券行業行業分析師余鋒表示,“羅姆通過從襯底到模塊的全產業鏈布局,不僅確保技術領先,更在供應鏈安全上構筑壁壘。”
從RE100到內部碳定價:一場覆蓋全價值鏈的減碳實驗
技術之外,羅姆的減碳戰略貫穿生產、運營與供應鏈。2022年,羅姆加入全球可再生能源倡議RE100,計劃2030年實現65%的綠電使用率,2050年達到100%。目前,其德國SiCrystal工廠、日本福岡和筑后工廠的SiC產線已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更具創新性的是,羅姆于2024年引入內部碳定價(ICP)機制,將碳排放成本納入投資決策。“這迫使各部門在項目評估中優先考慮低碳方案,比如采用更節能的設備或優化工藝流程。”水原德健解釋。數據顯示,僅2023年,羅姆的GaN器件通過降低客戶設備能耗,已減少332噸二氧化碳排放。
為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影響力,羅姆推出“PowerEcoFamily”品牌矩陣,涵蓋SiC、GaN、超級結MOSFET和IGBT四大產品線。其中,EcoSiC™系列瞄準新能源汽車逆變器市場,其新型TRCDRIVEpack™模塊功率密度達行業1.5倍,可助力車企縮減逆變器體積并提升續航;而EcoGaN™PowerStageIC則通過99%的體積縮減,正在改寫服務器電源的設計邏輯。
“功率半導體的競爭已從單一性能指標轉向系統級解決方案。”車載電子工程師王越評價,“羅姆的‘模塊+驅動IC’組合方案,降低了客戶的設計門檻,這種生態化打法可能成為行業新趨勢。”
可持續戰略如何成為增長引擎?
羅姆的實踐為半導體行業提供了三重啟示:首先是是技術錨定社會需求。羅姆將減碳目標與產品性能提升深度綁定,例如SiC器件同時滿足“節能”與“小型化”,使環保投入轉化為客戶價值;其次是全鏈條碳管理。羅姆從綠電采購、生產能效提升到產品生命周期評估,構建覆蓋“研發-生產-應用”的減碳閉環。另外,通過技術標準、合作開發與穩定供應,羅姆主導應用生態,而非僅依賴單品優勢。
據羅姆預測,其SiC業務銷售額將在2026-2027財年突破1100億日元(約55.38億元人民幣),而這一增長背后,正是全球對高效能半導體需求的爆發。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顯示,2030年全球SiC市場規模將達400億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超60%。
誰能贏得零碳時代的“半導體話語權”?
盡管羅姆勢頭強勁,但挑戰猶存。一方面,英飛凌、安森美等歐美巨頭正加速SiC產能擴張;另一方面,中國廠商如三安光電、比亞迪半導體也在布局8英寸晶圓產線。此外,半導體碳足跡的標準尚未統一,如何量化產品對減碳的貢獻仍是行業難題。
“未來的競爭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規則之爭。”一位國際環保組織專家表示,“率先建立碳評估體系的企業,將掌握定義行業標準的主動權。”
顯然,羅姆的2050愿景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轉型,更暗含了對下一代半導體產業秩序的野心。當“零碳”成為全球共識,誰能在技術創新與可持續戰略的交叉點上找到答案,誰就有望主導未來十年的行業格局。而對于整個半導體產業而言,羅姆的探索或許正預示著——可持續性,才是這個時代最硬核的競爭力。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