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量子計算領域成果豐碩,新概念、新產品不斷涌現,實際應用需求也愈發明確。2024年,聯合國宣布將2025年定義為量子科學和技術國際年這標志著可糾錯通用量子計算機時期的開啟,產業界有望實現可大規模擴展的量子糾錯。
“可以看到,以2024年為界,量子計算技術已趨于成熟,即將步入研發成果見效期,2025年將成為從技術驅動向應用牽引轉變的一個關鍵窗口期。”于凱迪指出。
展望2025年,從產業規模來看,中國量子計算產業規模將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市場規模超百億元。從產業結構來看,量子計算在量子科技總體產業規模中的占比呈現逐步擴大態勢,預計2025年將占據量子科技41.2%的份額。從產業鏈來看,上中下游將呈現同步發展趨勢。上游環節量子芯片、量子計算機核心組件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生產以及中游量子計算機整機制造和量子云服務等環節預計占比合計超過80%。
從區域發展來看,于凱迪表示,2025年中國量子科技產業將以東部、中部為引領,率先開展量子計算領域的先行先試應用探索。以北京、合肥、上海為代表的先發城市,圍繞國家實驗室及其人才和科研團隊以及總部企業,有望在量子計算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方面實現全球領跑。
在應用層面,應用探索將持續深化,金融業或成為最先落地領域。量子計算的典型應用領域包括金融、化工、制藥等,其中量子+金融業經濟價值釋放時間最早,且潛在價值大,將成為2025年量子計算應用的先鋒。在金融行業中,量子計算的應用場景涵蓋了投資組合優化、金融衍生品定價、風險評估等多個方面。這些應用場景可充分發揮出量子計算在處理大量實時數據和進行復雜的風險評估方面的優勢。提升計算效率、決策準確性,降低成本。2025年,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將合力探索“量子計算+金融”應用。
“與此同時,2025年兩個顛覆性的技術,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也將迎來深度交匯。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將實現從簡單疊加到深度賦能的突破。”于凱迪舉例說道,以AI大模型為例,傳統計算方式在處理大規模參數空間時易陷入局部最優解,量子計算可利用其在求解組合優化和高維搜索問題上的優勢,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決策準確性,從而能夠使人工智能在量子計算加持下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霍悅)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