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金橋持相同觀點。他說,當前大模型開啟了新一代技術革命,智能駕駛是大模型落地最快的行業之一,特別是隨著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智能駕駛逐漸普及。無人駕駛作為具身智能的重要載體,將是未來兩年內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預計市場規模將達10萬億元。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雙重驅動下,汽車正經歷從傳統交通工具到“出行產品+出行服務+生態服務”的轉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為,汽車智能化在短短兩到三年內得到迅速發展,已進入到比較理性的階段。智能駕駛功能的普及率顯著提升,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中已超50%,且電動車在高階智能駕駛技術上展現出明顯優勢。同時,消費者對智能化的需求已成為第二大考慮因素,這標志著市場已步入通過核心競爭力取勝的新階段,預示著未來汽車行業需依賴產品力和服務質量來滿足消費者的高標準需求,而非早期的概念炒作或噱頭。
在張永偉看來,隨著汽車走向智能化,行業正逐漸展現出更多的半導體屬性,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甚至可能取代電池成為汽車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
“封閉走不好智能化,開放可以實現‘1+1’大于2的聚合效應。”張永偉建議,要以開放、合作、專注的思路走好智能化發展之路。
智能網聯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代表方向,也是未來汽車產業決勝汽車下半場的關鍵所在。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說,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載體,正在向“新汽車”演進,在這個過程中其核心競爭力體現為:汽車產品的定義能力、應用軟件開發能力、生態資源整合能力。
“未來單打獨斗不可能取得成功,必須是自主自研加上生態合作的深度綁定,才能很好地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楊彥鼎認為,在智能網聯、人工智能發展前期階段,要用更加開源的技術生態,并加強數據的利用和治理,重視人工智能存在的工程倫理方面的問題。
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山枝建議,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的發展模式,如基于5G和C-V2X的“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協同的云”的車路云協同發展模式,支撐中國汽車產業和交通行業變革,培育智慧路網運營商、出行服務提供商等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