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產業鏈轉移背景下的出海2.0中,毗鄰中國的東南亞成為了重要的中轉站點。中國電機業制造基地落腳東南亞,看中的不僅僅是東南亞的人口優勢,更關鍵的還有寬松的營商環境和貿易環境。這是中國電機企業更好地服務全球用戶的重要保障。
近段時間,電機行業重點企業在東南亞的布局得到進一步深化。
2024年7月,匯川聯合動力泰國工廠成功舉辦了量產下線儀式。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標志著匯川聯合動力在國際化戰略中取得了進一步突破,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能更好助力國內客戶出海與服務東南亞本地客戶。
2024年10月,中大力德智能傳動制造公司落戶泰中羅勇工業園,項目用地面積約71.6畝,計劃總投資3680萬美元。將依托中大力德集團公司品牌、技術、市場、資本等優勢,傾力打造成為東南亞市場的科研中心、智造中心、營銷中心,全面助力中大力德不斷夯實電機驅動、微特電機、精密減速器、機器人結構本體及一體化智能執行單元的研發制造基礎及一體化集成能力。
上市企業微光電子也對泰國有著別樣的期望。2023年在泰國設立的子公司年產800萬臺微電機項目,目前已進入開工實現生產。
上個月,上海電驅動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國設立分公司,目前廠房外部施工已基本完成,開始室內裝飾裝修階段,預計2025年上半年投產。
據了解,上海電驅動泰國工廠建成后將配備具備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多合一電驅系統總裝生產線,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電驅總成系統及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承接東南亞相關業務。
GMCC美芝、Welling威靈的全球化戰略正在全面推進。除以空調壓縮機為主的GMCC印度工廠于2022年投產外,2021年就已經收購的泰國工廠[更名為GMCC and Welling Appliance Component(Thailand)Co.,Ltd.,簡稱GAT],也已經進入整合運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企業為何要扎堆東南亞?
在中國電機業的東南亞布局中,泰國成為了首要的目的地。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對人力成本更加敏感的制造業往往選擇首先在泰國落腳,而更關注購買力的產業則優先選擇新加坡。
東南亞對于中國電機企業來說,吸引力不僅僅來源于更加年輕的人口結構以及更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更關鍵的是東南亞也是十分重要的消費市場。這讓泰國的優勢尤為明顯。
作為東南亞發展較早的國家,泰國的人均收入相較于東南亞其他國家更高,泰國消費者也擁有更強的消費力。這意味著中國企業進入泰國,不僅能夠享受當地年輕人口的紅利,同時也能及時在泰國開展本地化經營活動,將泰國市場打造成新的增長極。
海爾電器泰國工廠
與此同時,泰國也具有一定的地理優勢。從泰國出發,可以輕松輻射到整個東南亞市場。更關鍵的是,作為中國家電產品對歐美輸出的中轉站,泰國在國際航運上還具有一定的優勢。據了解,泰國共有47個港口,其中海港26個,國際港口21個,國際航線可達歐、美、亞及大洋洲40多個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電機企業、汽車企業龍頭廠家規模化布局泰國后,相應的產業集群效應也逐步開始顯現。這表現為,產業鏈企業也陸續宣布在泰國的建廠計劃。據了解,空調風葉廠家朗迪集團、高溫絕緣云母廠家浙江榮泰和小型電機廠家華翔股份三家中國上市公司宣布投資泰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