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作為全球光伏產業的領軍者,不僅在產能、應用、技術和設備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更在光伏電站的建設與運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6億千瓦,同比增長14.1%。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7億千瓦,同比增長48.3%;風電裝機容量約4.8億千瓦,同比增長19.8%,提前6年實現了目標。




TÜV北德中國區光伏產品運營總監劉亮聚焦“光伏產品供應鏈追溯及降碳要求”這一主題,深入剖析了當前光伏產品供應鏈管理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以及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降碳挑戰與應對策略,為保障光伏產品質量、推動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專業的思路與方法。
把握電力市場改革契機助力光伏電站再上新臺階
目前,電力市場改革持續推進,為光伏電站帶來諸多新變化。隨著改革深化,光伏電站參與市場交易的規則日益完善,其上網電量、電價等方面有了更多靈活空間。不少光伏電站積極響應,通過提升發電效率、優化運營管理等,更好地融入市場競爭。同時,改革也促使電網與光伏電站進一步協同,保障電力平穩消納?梢哉f,電力市場改革正助力光伏電站釋放潛能,在綠色能源發展之路上加速邁進。

在備受矚目的圓桌討論環節,圍繞“光伏電站與電力市場改革”這一核心主題,各位對話嘉賓各抒己見,展開了一場熱烈而深入的思想碰撞。主持人王進與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周大地、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李世東、上海道得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創始人武飛、中國國檢測試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副總經理卓俊好以及通威股份金融總監、通威新能源執行董事邱艾松等嘉賓一同參與討論,促進業界把握電力市場改革契機,助力光伏電站再上新臺階。
光伏電站在電力市場改革中謀發展。嘉賓們分別從學術研究、行業協會、投資管理、質量檢測以及企業運營等多個角度出發,探討了光伏電站在電力市場改革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如市場機制的完善、消納問題的解決、技術標準的統一等,并分享了各自對于如何促進光伏電站與電力市場協同發展的看法和建議,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多元的思路與對策。
多視角展望光伏產業未來趨勢
我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已全球領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還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新能源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基礎,我國成為世界能源發展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者。光伏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轉型中作用凸顯,與會嘉賓從多視角展望光伏產業未來趨勢,引發業界關注。

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周大地
低碳轉型要加快新能源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周大地在論壇上提出,現在中國在風光水核儲,電動車和整個地面交通系統的低碳技術,建筑節能等方面已經全面啟動了低碳轉型,走在了技術創新的前列。下一階段,將集中解決電力系統低碳整體轉型的技術攻關和大規模應用,為整個能源系統由化石能源轉向非化石能源尋求系統解決方案。周大地表示:“一旦解決光風儲穩定供電技術瓶頸,全世界光風儲市場,將有望擴大10-15億千瓦每年的規模”。

俄中友好協會中央委員會委員、中俄國際經貿關系發展協會主席奧列格・杰米好
綠色電力認證體系的國際借鑒。俄中友好協會中央委員會委員、中俄國際經貿關系發展協會主席奧列格・杰米好聚焦“俄羅斯聯邦光伏發展和綠電認證體系建設”,詳細介紹了俄羅斯在光伏領域的發展規劃、政策支持以及綠電認證體系的構建情況,為我國企業拓展俄羅斯市場以及開展國際光伏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參考依據。俄羅斯光伏產業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規模仍相對有限。據介紹,截至2024年7月,俄羅斯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容量已突破7吉瓦,其中光伏發電約占3吉瓦。“全球消費者可以購買來自清潔能源的電力,從而支持可再生和低排放發電的發展,助力可持續發展,為環境保護及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奧列格・杰米好強調。

上海道得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創始人武飛
光伏電站資本運作至關重要。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從而推動產業快速擴張和壯大,形成規模效應。目前在我國,光伏產業融資困難問題比比皆是。光伏產業的投資成本主要源自初始電站的建設投入資金,初始資金占據項目總成本的90%,而傳統能源如石油行業,初始成本占比僅為33%左右。因此融資成本對于光伏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上海道得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創始人武飛就“光伏電站資本運作路徑”這一話題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經驗和專業見解,分析了當前光伏電站在資本市場的運作模式、風險與機遇,為企業合理規劃資本運作、拓展融資渠道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光伏電站”評價活動樹立行業標桿
近十年來,各領域各企業在踐行“三個轉變”中煥發出勃勃生機。尤其是光伏行業,通過創新引領、提質增效、品牌發展等一系列舉措,在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中起到了至關緊要,還涌現了一批又一批高質量電站。

據了解,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組委會、中國工業報社能源與雙碳研究中心、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圍繞我國光伏電站開展評優。通過客觀、公正的專家評價,遴選出具有示范引領的集中式、分布式電站,樹立行業標桿,作為示范引領,進一步推動光伏電站的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和產業升級,為全球光伏高質量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樣板。
參評項目來源于行業協會推薦、企業報名,評委辦公室共收到103個,經過組委會初審篩選,社會公開評價,以及專家終審三輪,評出了以下項目35個獎項,其中集中式、分布式電站各10個,技術創新8個,經濟效益4個,環境友好3個。

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牟思南
“光伏電站”評價結果揭曉及頒獎典禮環節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牟思南主持,在頒獎典禮上,獲獎企業代表們紛紛發表感言。正泰安能數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主管邵玲麗,威海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管清偉,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袁龍、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海兵上臺領獎并表示,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們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激勵。他們將繼續秉承創新、高效、環保的理念,不斷提升光伏電站的建設和運營水平,為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本專題論壇是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組委會、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發展分會、中國工業報社能源與雙碳研究中心、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等單位聯合主辦。會議分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凡、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院長王進主持。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電建下屬眾多公司;中國國檢測試控股集團、國家光伏產品質檢中心、通威、正泰、協鑫、易事特、韜能科技以及塔吉克斯坦能源和水資源部、俄中友好協會等共有200多人出席了會議。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