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融資支持。”
當談到大規模設備更新遇到哪些挑戰時,不少公司負責人有著相似的看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的主體是企業,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等成為制約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工作的主要原因。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近日表示,推動設備更新要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充分尊重企業意愿,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
隨著相關政策持續落地,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參與到這項工作中,讓更多先進設備進入生產車間。
破解資金難題 消除企業后顧之憂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的生產車間內,干凈明亮、井然有序,新引進的設備正在高效運作。近四年,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興澄特鋼在設備更新方面累計項目投資超36億元。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生產車間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發展部副部長繆亮介紹設備更新面臨的挑戰時表示,設備更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于大型特鋼企業來說,更新一條生產線或某些關鍵設備的成本非常高昂,籌集足夠的資金就是一大挑戰;鋼鐵市場的波動性較大,需求難以預測,在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做出設備更新的決策,增加了投資的風險;設備更新往往需要停產或減產,將影響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也會造成經濟損失。
事實上,很多企業都認識到大規模設備更新將帶來各種好處,但設備更新投入大、周期長,導致一些企業更新改造積極性不高,只有解決好企業資金從何而來的問題,才能讓好政策起到好效果。
“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痛點為‘保生存、保生產’,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可選’投資多數被取消或延后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所工業投資研究室主任樊蒙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建議加大現有各類資金支持力度,對工業領域高端先進設備、智能制造設備、綠色節能設備、安全生產設備的更新替換予以支持。”
神州控股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崔學文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尤其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及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典型企業試點,通過展示其轉型成果與明確路徑,為其他企業樹立可效仿的模板,從而激勵更多企業主主動參與設備更新與數字化改造的實踐,共同推進工業領域的現代化進程。”
對于設備更新的資金問題,企業并非孤軍奮戰。記者了解到,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萍紕撔潞图夹g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專家認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設立將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相應政策。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近日在解讀《四川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時表示,四川將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多種政策工具,提升更新改造的支持“溫度”。在充分用好國家各項政策紅利的基礎上,省級層面進一步“加力”,統籌工業發展資金、新增預算,安排30億元資金支持企業設備更新。進一步加強金融供給,推廣“技改貸”“更新貸”“專精特新貸”“制惠貸”等金融產品,常態化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活動。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的實施方案》提出,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2.5個百分點的貼息、期限2年,貸款實際利率低于2.5%的按實際利率貼息。該政策適用于每年度實際發生采購、可形成固定資產投資的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項目。
6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前五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作用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加快,拉動效應大,1-5月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8%。
設備更新不是簡單更替 “授之以漁”至關重要
德意智家智慧工廠位于浙江杭州蕭山區,上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緊張有序。在一樓鈑金車間,墻上處處懸掛著電腦屏幕,屏幕上數據閃爍,不時有工人上前操作。工廠智能改造后,一期工廠產能為之前的4倍,人力卻減少了約2/3。“以前車間有近500名員工,現在只有148人,但留下來的員工生產水平更高了。”在分管研發生產技術的德意智家相關負責人看來,不僅工人的流動性明顯減少,“更難得的是,不少人都愿意去學技術、長本事了”。

德意智家智慧工廠
設備更新不是簡單地更替先進設備,不但需要具備相應技能的一線工人來操作和維護,還需要既懂制造又懂新興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對生產線改造進行精準判斷,推動生產能力整體升級。
樊蒙表示,調研汽車行業發現,該行業十分積極“擁抱”變革,加快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智能化等方面改造,但既懂汽車制造、又懂智能的復合型人才缺口較大,成為技術改造的關鍵“堵點”。“建議搭建先進技術設備共享、培訓平臺,支持企業開展專業技術培訓。鼓勵各地組織專家技術團赴企業開展診斷服務和培訓。”他說。
設備更新關鍵在人,企業內部進行人才培養、企業外部進行人才引進,應對人才短缺的挑戰需要雙管齊下。
長虹智能制造推進部部長顧尚林向記者介紹,目前長虹整體的解決思路是加強自身技術研發能力的建設,同時與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緊密的戰略合作,結合技術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需求,打造貼合業務目標和產業特征的融合應用。
崔學文認為,政府、行業協會等相關機構宜采取“授之以漁”與“授之以魚”相結合的雙軌策略。“所謂‘授之以漁’,即通過多元化渠道組織工業企業領導者及高層管理者參與數字化轉型的專題培訓,建立訪問考察成功轉型案例的渠道,以直觀體驗激發轉型意愿;而‘授之以魚’則涉及構建技術支持生態系統,為企業引入外部專家智囊團,為轉型之路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崔學文表示。
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逐漸開展和深入,各地越來越多的具體政策細則也在出臺,助力企業解決設備更新的人才難題。記者了解到,廣東省印發的《廣東省推進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質增效工作方案》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強化企業技術改造服務與人才培養”。該方案提出,要推進中小企業技改人才培訓,面向工業企業從事技術改造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干等,開展投資理論與方向、技術改造相關政策解讀、企業經驗分享等培訓。
江蘇省日前印發了《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對于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的實施有了更多細節,其中特別提到,“圍繞設備更新改造衍生的復合型技能崗位需求,強化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和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為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提供有力支撐”。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