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報導,臺積電新任董事長魏哲家4日表示,他正考慮調整人工智能(AI)芯片的生產服務費用,并已和英偉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勛談到這個議題。
報導指出,魏哲家在接任董座的首場記者會上說,「我確實有向『3兆元男』(因臺灣媒體推估黃仁勛身價為新臺幣3兆元)黃仁勛抱怨,他的產品好貴」 ,「我想這些產品確實真的很有價值,但我也想向他展現我們的價值」。臺積電市英偉達最先進AI訓練芯片的獨家生產伙伴,包括最新款的Blackwell系列芯片。
魏哲家說,考慮到英偉達芯片的費用,以及臺積電扮演的生產要角,很輕易就能理解希望調漲生產費用的邏輯,「每個坐在家里的人都能想到(這項策略)」。
他也說,臺積電還在努力評估AI未來的需求水準、以及需要蓋多少芯片廠以滿足需求,但他認為,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曾說要再蓋十幾座晶圓廠的評論,「積極到我無法相信」。
臺積電正致力解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務的高階芯片訂單激增的問題,該公司與ChatGPT創建者OpenAI就人工智能芯片供應問題進行討論,魏哲家認為OpenAI設想的芯片供應成長速度「過猛」。
魏哲家在談到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的時候說,“他沖勁太大,大的讓我難以置信。”
奧特曼去年與臺積電討論雙方未來合作,包括共同建造三十幾家工廠,確保公司能夠獲得足夠的硅,以滿足持續增長的需要。
會談氣氛熱烈,但臺積電官員明確表示,奧特曼提議的晶圓廠數量過多,臺積電擔心沒有能力保證工廠在80%或更高的產能上正常運作。
他表示,他不會比較臺美兩地的經營成本,因為文化、工作風格及習慣完全不同。
最先進制程留在臺灣
臺積電新任董事長魏哲家昨天表示,上任后仍會面臨地緣政治的考驗,他將會強化和政府溝通。魏哲家說,臺積電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產能都在臺灣,要全部搬出去是不可能的;臺積電的對策則是優先布局臺灣,由臺灣出發,放眼全球。
魏哲家也針對臺積海外布局表示,目前臺積電日本熊本一廠進展相當順利,所以馬上宣布進行二廠興建,預定年底興建。至于是否興建三廠,公司的考量是先站穩腳步,等一、二廠營運上軌道,再決定是否啟動三廠興建。
對于地緣政治下的產能布置策略。他強調,臺積電未來的投資,第一優先是臺灣,第二優先也是臺灣,第三優先還是臺灣。雖然美國即將規畫二奈米制程,但所有最先進制程一定都會從臺灣開始。
至于AI快速發展,魏哲家是否會擔心水電和人才不足等問題。魏哲家指出,現今的芯片制造技術,臺積電已和客戶共同研發效能快又省電的芯片,臺積電對用電的需求不會像以前那么快速成長,節電的幅度會相當明顯,臺灣電力供應「應該」不會有問題。
在被問到回答「應該」是否代表有點小擔心,魏哲家逗趣說:「看報導寫的是很擔心,但和政府談過卻很放心。」至于用水,臺積電已盡量提升每滴水循環使用,這幾天雨量充沛,也不必擔心。
人才方面,魏哲家表示,臺積電持續擴產,永遠缺人才,人才培養不足是臺積電憂慮的問題。
今年增長20%到25%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股東會報告,生成式AI 應用興起,臺積公司借技術領先地位,使表現優于同業,也處于有利的位置,以掌握未來的AI 和HPC 相關成長機會。預計受惠技術領先和廣泛的客戶群,臺積公司業績預計在2024 年將逐季成長。若以美元計,臺積公司全年營收預計成長在20%~25% 之間。
魏哲家指出,2023 年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充滿挑戰,但也見證生成式AI 應用興起,而臺積公司技術領先地位,2023 年表現優于同業,也讓我們處于有利的位置,以掌握未來的AI 和HPC 成長機會。持續專注業務,基本面與客戶密切合作根據長期市場需求規劃,產能并持續投資半導體制程技術,有目標地執行全球制造同機策略,以支持客戶成長,以增加他們的信任。
魏哲家表示,有信心控制及最小化海外晶圓廠的成本差距,因而能夠持續將股東價值最大化,我們投入數位數位作業化,利用大數據和AI 提升晶圓廠的生產力、營運效率和品質,并將持續加強晶圓廠智能化,借此深化客服服務。
臺積公司2023 年主要成就包括,晶圓出貨量達1,200 萬片12 吋晶圓約當量、先進制程銷售額占整體晶圓銷售額58%,高于2022 年53%,提供288 種制程,為528 個客戶生產11,895 種產品。臺積公司占全球不含半導體,不含記憶體、半導體,純粹邏輯半導體制造產值28%。
除了推動核心業務獲利成長,臺積公司也持續致力于綠色制造建立負責任的供應鏈,打造多元包容職場培育人才及關懷弱勢等履行企業公民責任。邁入2024 年,雖然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但今年將是臺積公司健康成長的一年。AI 芯片最新半導體和封裝解決方案強大的晶圓制造設計生態系統,以及高良率生產更大尺寸芯片,都是臺積公司優勢與機會,不能忽視全球半導體業的角色和責任,并繼續秉持技術領先、作業制造和客戶信任的三位一體優勢,支持客戶釋放創新。
魏哲家強調,無論何處營運,都堅守公司治理最高標準,秉持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和客戶信任的企業核心價值,并追求永續發展,非常重視客戶的信任度,將持續致力業務經營,創造業績,股東價值最大化。
展望2024 年,全年總體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繼續,可能進一步影響消費者信心和終端市場的需求,整體半導體市場不含記憶體,2024 年將經歷更緩和及漸進復蘇,預估今年半導體市場年增約10%,晶圓制造產業成長,達高位十位數,就是近20%。受惠技術領先和廣泛的客戶群,臺積公司業績2024 年將逐季成長。若以美元計,全年營收成長20%~25%。
劉德音:買臺積電股票
臺積電股東會上,針對小股東表示,希望即將退休的董事長劉德音可以給予一句大家都受用的話時,劉德音風趣的表示,「買臺積電股票」。
小股東提問表示,臺積電是否效法國外科技公司,進行股票回購的做法,而且目前臺積電股價已高,有沒有考慮進行股票分拆,使公司的獲利能讓更多人分享一事,劉德音對此表示,現在沒有要回購股票的計畫,就是希望因為我們公司是一個資金很高的公司,重資產的公司。所以,這部分已經吃掉一大部分的收益。所以,剩下的我們希望盡量發給股東。而股價越來越高情況,現在還沒有那么高啦,我們會繼續努力。
對此,財務長黃仁昭也表示,公司研究過股票回購以及現金股利,認為現金股利持續可持續性,而逐漸增加的現金股利政策是對股東、最好的回報。因此,關于股票回購,我們認為它是一個不定期的狀況,不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因此,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是比較好的。至于,股票分割的問題,事實上臺灣的交易市場已經允許股東可以在場內交易的時候購買零股,所以對股票分割的需求應該就沒有那么高。
而有小股東問到,之前AMD 蘇姿豐宣布與臺積電合作,但黃仁勛近日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同框,不知這兩位的動作對臺積電來說,哪個的意見為主。劉德音表示,這問題不是破壞我們跟我們客戶的關系嗎?魏哲家補充指出,其實兩家公司跟我們的關系都非常良好,我們都跟他們共同成長。
另外,有股東問臺積電會不會被競爭對手華為領先的問題時,劉德音表示,臺積電把每一位競爭對手都非常、非常慎重的考慮,我們永遠會有競爭對手。那跟華為不華為其實沒有關系,我們公司今天是領先,但是我們現在著重的是,進步的速度。而是不是比其他競爭對手的進步的速度更快,這才是我們重視的關鍵。至于,什么時候被趕上,我想魏總裁也不用回答了,因為那不可能。
另外,針對股東問,美國廠的建造及營運成本高,卻不得不建置,臺積電有何因應之道的問題時,劉德音強調,每次都會談到美國的建廠都會問成本高的問題。當然,成本是比臺灣高。不過,我相信我們在美國建廠都比其他人在美國建廠都低,而且那不得不建造的。而這是因應供應鏈破碎化的因應做法,而這個不只是臺積電,其他臺灣各個公司也都在朝這個方向來做,我們只是做得比較早一點,那做這件事情,當然需要一段學習的方式,就是跟30 年前在我們在臺灣建立第一個8 吋廠,建立12 吋廠一樣,有很多學習的過程。
最后,劉德音因為即將退休,因此在股東會散會前對各股東感性表示,感謝各股東支持,也對公司的經營團隊表示感謝,六年來能領導這樣的領導團隊感到榮幸,感謝大家。
挑接班人必備三要件
臺積電新任董事長魏哲家昨日與媒體交流時,談到如何選擇未來的接班人,他認為需具備誠信正直、尊重與支持客戶的特質,以及認同公司價值。
魏哲家昨天首度以新身分與媒體交流近一小時,幽默風趣的談話吸引海內外媒體排隊爭相和他合照。
魏哲家昨天在媒體交流會開場即表示,臺積電換了董事長,雖人選不同,但做事方法、價值觀一樣,不會改變,會繼續往前進。他也將持續與創辦人張忠謀聊天,學習經驗與智能。
媒體追問是否安排繼承人選,魏哲家幽默說,自己才剛上任,就問繼承人選,有點尷尬。不過,他也表示,想要推動繼承制度,讓未來接班能夠井井有條,同時也希望臺積電往年輕化、制度化發展,并將發展訓練系統,讓人才能夠成長。
魏哲家認為未來的接班人一定要有同樣價值觀,一步都不能讓、不能打折,第一是誠信正直,第二是尊重支持客戶,幫助客戶成功,臺積電才會有生意。
魏哲家說,臺積電創立30幾年來,都延續同樣的傳統,不管是價值觀、理念、行事方式都不會改變,將繼續往前進。公司的三大原則是技術領先、卓越制造、客戶信任。他接任后也一樣,公司同時會思考不同層級的接班制度,未來會朝年輕化、制度化發展,并將招募各地人才。
魏哲家說,比較擔心的是人才培育速度不夠擴廠的速度,他將持續尋找好的人才,也會促使內部員工成長,他自己也在看書精進,持續于生活中努力求進步。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