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為科技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理論公式: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即新的高水平現代化生產力(新類型、新結構、高技術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的生產力),是以前沒有的新的生產力種類和結構,相比于傳統生產力,其技術水平更高、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續。
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體現了一以貫之的要求,同時進一步釋放了壯大發展新動能的鮮明信號。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鋼認為, 會議明確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更加凸顯了加快構建支撐有力的科技創新體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5月1日,求是網發文《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強調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就是從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到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生成。 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 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在線診療、 遠程辦公、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迎來發展機會。科技創新、產業創新、 企業創新、 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等各領域的創新,以及這些創新成果在更大范圍內的擴散應用, 共同構成了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22年,我國以新產業、 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三新”經濟增加值為210084億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36%。
我國科技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 這一概念的提出將對我國科技產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也曾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科技創新在推進產業變革過程中的地位進一步彰顯。我國高度重視科技產業的發展, 在政策、技術、市場的多輪驅動下,我國科技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