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芯片行業并購炒得沸沸揚揚,感覺并購重組正在熱潮來襲。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和收購兩層含義、兩種方式。國際上習慣將兼并和收購合在一起使用,統稱為M&A,在我國稱為并購。即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是企業法人在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基礎上,以一定的經濟方式取得其他法人產權的行為,是企業進行資本運作和經營的一種主要形式。企業并購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三種形式。
國內芯片行業合并的案例里,展訊和銳迪科的合并最具影響力,也是最值得深思的。市場內卷和資本寒冬重疊的當下,行業開始關注并購,即上市公司收購初創公司,規模大的公司收購規模小的公司。
然而,國內芯片設計行業,公司被并購只會是小概率事件。越往后,被并購的阻礙越大,概率也越小。要理解國內芯片行業并購,可以從并購時機、并購價值、并購方式三方面出發。
并購時機
企業在選擇被并購時機時,會從宏觀經濟形勢、資本市場形勢、行業情況和企業情況四個維度進行評估,但芯片行業的并購主要由下面三點在驅動。
1、技術成熟,產品商用
國產芯片創業的春天始于2018年,2023年漸漸進入寒冬,這是一個漫長的冬季,不要去期待春天的到來,創業的春天不再回來。半導體市場需求的高與低,也只與賽道數一數二的公司相關,跟其他公司沒有太大關系,影響可以忽略。
一般芯片產品經歷5年時間,都會完成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的過程。大量的中低端芯片重復研發,讓技術和產品變得越來越成熟,市場也到處內卷。只花錢,不賺錢,一些芯片公司很絕望。
2、上市無門,融資無望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國內3451家芯片設計公司中,至少有3000家不盈利。在公司現金流消耗完之后,如果上市無門,融資又無望,尋求并購是唯一出路。
3、資本退出,逼迫并購
明顯感覺到,資本開始著急退出,為了穩住投資,前段時間國家發文提議要壯大“耐心資本” 發揮長期資金市場“穩定器”作用。何為“耐心資本”?是指從投資理念到考核機制,可以承受短期波動或回撤的資本,包括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產業資本以及具有長期投資理念的個人投資者等。
有些芯片公司技術和產品研發都進展不錯,手上也有現金流,甚至還是盈利的,但短期內看不到上市機會,如果投資人著急退出,就會逼迫芯片公司創始人回購或者尋求并購。
并購價值
并購是為了創造價值,芯片公司并購主要是為了三個目的:
1、提升營收和利潤
企業經營的兩個最核心的目標—獲取收入,實現利潤,所有的并購都是奔著提升營收和利潤這個目標去的。
國內芯片設計行業既有營收又有利潤的公司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營收在一個億以上而且盈利的公司,一般不會考慮被并購。如果營收幾千萬,公司盈利,這是并購成功概率最高的。如果營收幾千萬或者沒有什么營收,公司持續虧損,并購的價值很低,被并購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2、認可團隊能力和潛力
公司沒有被并購價值,但芯片設計研發團隊有價值,認可團隊的能力和潛力,整合賦能之后可以實現營收和利潤,這樣的并購也是有機會的。
不過,在國內都有一種心理,既然是并購團隊,為什么要并購公司,最好的方式是公司倒閉清算,團隊收編。
這種情況下,一般是投資人讓步,接受投資虧損,接受低的價格出讓公司,及時止損。
3、豐富產品線,增強客戶粘性
并購首先是沖著公司去的,有并購價值的芯片公司在國內不多,愿意被并購的有價值的芯片公司更少,其次是沖著團隊去的,最后才是沖著產品線去并購。
前幾年芯片投資熱的時候,芯片公司根本就不考慮投入和產出,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研發,確實做出了一些不錯的產品,這些產品線在市場上也有價值,但隨著友商不斷的加入,變成有銷售額卻沒有利潤。隨著資本退潮,這種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玩法根本無法持續。
雖然并購可以豐富產品線,增強客戶粘性,但這類的公司不經濟,人多且貴,開支大,并購后會成為負擔。
并購方式
前面介紹了國內芯片行業的并購時機和并購價值,最后到了并購方式,不同的并購方式估值的差異會很大,根據估值高低依次介紹:
1、并購公司
前面分析了到底有多少芯片設計公司值得并購,并購回來是創造價值還是成為負擔。這里再講一下并購公司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并購估值大于上一輪估值,創業團隊和所有投資人都有收益,這是最好的并購結果。
第二層次是并購估值低于上一輪估值但高于凈投入,投資人通過協商達成一致,創業團隊和所有投資人略有收益,這樣的結果也不錯。
第三層次是并購估值低于凈投入,投資人接受損失,通過并購最大化減少損失,這個結果不算太失敗,在眾多的芯片創業公司里還是成功的。
2、并購團隊
并購團隊這種情況會出現在小規模的芯片創業公司里,一旦芯片公司規模做大了,就不存在并購團隊。
并購團隊實際上是并購芯片設計研發團隊,銷售團隊、運營團隊以及應用團隊都不會成為被并購的優先對象。
優秀的芯片設計團隊是稀缺的,同時并購可以減少試錯時間和沉沒成本。未來,并購研發設計團隊是國內芯片行業并購的首選和主流。
3、并購產品
國內芯片行業,沖著產品線去并購的案例應該會很少,要么不愿意被并購,要么足夠便宜。何況芯片產品的生命周期比較短,在3年左右,如果沒有研發團隊繼續迭代升級,很快就被淘汰了(產品導入到上量需要一年時間)。從現在的趨勢看,賣芯片量產光罩會比較流行,既便宜,交易又簡單。
總之,國內芯片公司,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賺錢都不容易,手上余錢也不多,想的是并購賺錢的公司和產品線,或者撿個便宜,低價買點技術IP、專利、產品,自己整合資源進行改造,變成賺錢的產品線。
國內芯片行業確實在進入并購整合階段,但并購整合是以芯片創業公司倒閉清算為前提,然后再超低價并購。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嗎,只能拭目以待。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