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正在發生質的躍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新時代的生產力,已經開始由“量”的積累轉向“質”的突破。以創新為主導的新質生產力,如何在新時代驅動新發展?又該如何發揮最大效力?
株洲日報推出大型系列調研報道,探究新質生產力在株洲的形態和發力模式。
中車國家變流中心礦山裝備高端化引領者
近日,我國首臺氫能源混合動力礦用車下線,標志著我國高端礦山裝備從替代到領先,再邁新臺階。
產業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關鍵技術的突破。14年時間,株洲變流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國家變流中心”)瞄準長期被國外壟斷的非公路礦用車電驅動系統市場,活用軌道交通技術,硬磕嚴苛環境,從突破封鎖到多方面領先,從柴油礦用車到多源混動礦用車,國家變流中心以核心技術的突破,帶領我國礦山裝備上下游產業向高端和零碳邁進。
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的背后,是家國大情懷的激勵,更是工業株洲的技術信仰和產業鏈合力。
礦卡變頻器生產現場。受訪者供圖
突破封鎖尋新路
“如果真做統計,項目沒法堅持十余年,更別說迎來成就。”面對記者對研發投入的好奇,中車國家變流中心礦山行業技術經理劉輝榮如此答道。
如此高的研發投入,是什么讓企業非投不可?
“國家和行業都需要突破來自國外的產品和技術封鎖。”劉輝榮介紹,長期以來,我國露天礦山高端裝備被國外壟斷,大型礦用車整車依賴進口。1噸10萬元,是國人對進口礦山裝備的玩笑和無奈。“一臺載重220噸的礦用車,進口要價2200萬元,俗稱‘1噸10萬元’”。不僅價格高昂,還買不到最新產品。劉輝榮介紹,那時國外先進的電驅系統廠商與國外礦用車廠商深度綁定,5年后才可能賣給中國。
采礦企業求著國外賣礦用車,礦用車廠商求著賣零部件,成為我國礦山裝備領域之痛。痛的關鍵點,就在電驅動系統。
2006年,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決定扛起這副重擔,成立全資子公司中車國家變流中心,開展行業調研。那時,“走好兩條鋼軌,走出兩條鋼軌”的企業文化正主導著中車株洲所的裂變創新。
對于國內礦用車整車廠商而言,電驅動系統是卡脖子技術。對于有著變流傳動技術這一看家本領的株洲所而言,不過是將技術應用在軌道之外的場景。
2010年啟動樣機研發。2011年,首臺配套俄羅斯別拉斯礦車廠商的電驅動系統裝車。依托于中車株洲所的核心技術之一變流傳動技術,中車國家變流中心迅速打開市場。
“作為整車廠商,多一個技術可靠的方案而不受制于人,何樂而不為呢?”到2013年,公司已開始為國內礦用車廠商做配套,產業鏈上下游迅速進入國產替代之路。
挑戰極限攀高峰
目標,并不僅在國產替代。由中國定義高端裝備的高度,是每一個中國制造者的夢想。
然而,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少礦產開采環境惡劣。極寒、高原等極端工況下礦用車故障頻發、降載嚴重,國外礦山高端裝備亦沒能攻克這一難關。
“比如在低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的呼倫貝爾礦區,在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機器設備被迫降低功率,原有的國外設備問題頻發。”劉輝榮介紹,這些情況,都有別于軌道交通的原有技術。要想重新定義行業高度,裂變基礎上的升級,迫在眉睫。
為此,中車國家變流中心深入全球10余個露天礦山做震動路譜和可靠性研究,模擬高原開展散熱和絕緣耐壓研究,開展極端工況技術升級,推動適應全天候環境的產品研發。
“2018年起在西藏做研發,研發人員一年要進藏7次,在海拔5500米的高原一待就是四五十天,需要有對技術的執著。”劉輝榮介紹,憑著不服輸、勇攀登的精神,目前,西藏絕大部分礦山裝備已換上性能更高的國產裝備。
超越的腳步不止于此。近年來,中車國家變流中心以礦車電驅動系統升級全面帶動礦用車產業升級,先后開發出直流取電主輔一體系統、多源混動驅動系統、純電動礦用車、氫能源混合動力礦用車等新技術,帶領礦產行業向低碳、零碳轉型,并打造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50噸到400噸大噸位電動輪礦用車電驅動系統產品平臺和全譜系產品。
脫去進口依賴的枷鎖,去年,我國取消了對電動輪電驅系統的進口免稅政策。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產礦用車,有了新的地位。
鏈動上下游形成產業合力
新的地位帶來新的市場。目前,中車國家變流中心產品已覆蓋國內所有非公路礦用車廠商,應用于國內西藏、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國內各大礦山。其配套的產品已覆蓋國內礦用車70%以上的市場。
裝載其電驅動系統,中國礦用車產業上下游邁向國際市場。
“我們配套的7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國外。”劉輝榮介紹,公司產品已批量出口澳洲、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剛果、印尼等國外高端應用場合。
非公路礦用車電驅動系統的替代和出海之路,是中車株洲所的裂變之戰,更是一場中國產業鏈的聯合作戰。
在裂變的戰場,中車國家變流技術中心采用自主功率半導體器件應用技術、大功率牽引變流技術、高性能電機控制技術、高能效整車能量流管理及控制技術,實現了非公路礦用車電驅動系統關鍵裝備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并推進形成了從核心自主器件、功率模塊、牽引變流器、電驅動系統完整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的研發、生產、制造、試驗能力體系,將中國產業短板,鍛造成國際領先水平的新技術。
在產業鏈的聯合戰場,中車國家變流中心以電驅動系統核心技術,拉動包括整車、發電機、電動機、減速器、制動電阻在內的礦山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充分補齊了國內高端礦山裝備電驅動系統的發展短板。
“以前礦用車發動機也被國外壟斷,我們通過多源混動方案,通過后端問題解決,為整車廠解決了發動機卡脖子問題。”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鏈條上,孵化了一批中國礦用車整車和零部件供應企業,形成搶占國外高端市場的合力。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