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中,無功補償方面主要是針對用戶側。規劃指出,在電機系統中充分利用無功補償裝置,提高系統運行的經濟性。另外,重點應用諧波治理及無功補償技術改造單晶爐、多晶硅生產流水線。
電網中電力設備大多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源都要建立電磁場,在這個過程中要消耗一部分功率,而且這部分功率不對外做功,因此叫做無功功率。如果系統無功功率不足,為滿足用電的要求,供電線路和變壓器的容量就需要增加。這樣,不僅要增加供電投資、降低設備利用率,也將增加線路損耗。為了提高電網的經濟運行效率,根據電網中的無功類型,人為的補償容性無功或感性無功來抵消線路的無功功率。
除了在高壓線路加入串補設備之外,一般無功補償集中在配電網,主要方式有:變電站集中補償方式、低壓集中補償方式、桿上無功補償方式和用戶終端分散補償方式。無功補償的節能只是降低了補償點至發電機之間的供電損耗,所以高壓側的無功補償不能減少低壓網側的損耗,也不能使低壓供電變壓器的利用率提高。根據最佳補償理論,就地補償的節能效果最為顯著,即用戶終端分散補償方式節能效果最好。為了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規劃》中對無功補償推廣也是集中在用戶側。
圖表16:主要無功補償方法的比較


資料來源:網絡數據,華泰證券研究所
從使用的技術上看,目前有三種主要的無功補償方式,傳統無功補償(電抗器、電容器、同步調相機)、SVC(靜止式動態無功補償)、SVG(高級動態無功補償)。
圖表17:主要無功補償裝置比較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在用戶側無功補償實踐中,靜止式動態無功補償(SVC)具有獨到優勢。特別是晶閘管控制電容器(TCC)和晶閘管控制空芯電抗器(TCR)以其高效率、較短的響應時間和較高的性價比在低壓用戶側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在大力推進用戶側無功補償的市場背景下,以TCC和TCR為代表的SVC市場前景看好。
2006~2008年市場對無功補償裝臵的需求量達到240 億元左右;其中動態無功補償裝臵的需求量三年分別達到1.07 億元、2.35 億元、4.88 億元。動態無功補償設備的成長空間巨大,成長前景看好。
摘自華泰證券《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解讀》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