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芯片的奠基人、原海思總裁、內部人稱大徐總,元老級功臣徐文偉,在朋友圈宣布正式退休。
他表示,33年見證了一個偉大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感恩、感謝和祝愿。
徐文偉團隊開發的華為首款芯片,C&C08程控交換機打敗了中國市場上曾經的“七國八制”眾多國外交換機廠商,為華為賺得第一桶金,相當長時間成為華為的“印鈔機”。
自動控制系出身
1963年9月,徐文偉出生于江蘇常州。
1980年考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自述大學生活簡單且專注,“一個書包,兩個碗,教室宿舍圖書館”。
1990年碩士畢業于東南大學自控系,之后到深圳鼎鼎大名的港資企業億利達從事高速激光打印機的開發。
時值華為人才匱乏,任正非在深圳四處挖人。
據傳,徐文偉被任正非描繪的宏偉藍圖所吸引,于1991年加入華為。徐文偉的出走,讓億利達公司的老板大為惱火,億利達還跟華為打了場官司。
多年后,任正非和徐文偉在徐母校活動上合影
在華為的33年
徐文偉的盛放之年盡數給了華為,從而立到退休,在華為呆了33年。
徐文偉華為的任職經歷
徐文偉入職時從華為研發部做起,僅用一年時間,用極其簡陋的設備,帶領5、6人的小團隊,做出了華為首顆具備自有知識產權的ASIC芯片——SD502。這是華為芯片事業的起點。
1993年,徐文偉挖了一個人才——江蘇無錫華晶中央研究所從事芯片設計的李征。在雙方的努力下,華為第一顆用自己的EDA設計的SD509芯片問世,這款芯片相當長時間成為華為的“印鈔機”,僅憑此華為在1994年的交換機銷售額達到了8億,在海內外大出風頭。
1995年華為中研部成立(后升級為“基礎研究部”),負責華為芯片設計。徐文偉先后擔任過基礎業務部的總經理、無線業務部總經理,預研部總裁。
1997年徐文偉發表《我隨中研一起成長》
講到自己的職業成長經歷和心聲
隨著越來越多“突破性”&“華為首發”產品落地,外界對徐文偉的贊譽由“華為器件室奠基人”變成“華為芯片奠基人”,“大徐總”名頭在華為內部響亮起來。
1997年徐文偉宣布:
”中國自主知識產權、華為率先商用化GSM系統
研發成功“
2004年,華為成立深圳海思半導體(外界稱“大海思”),將自用及消費電子芯片作為一塊獨立的業務。徐文偉任總裁一職,參與海思戰略決策。在海思的電話會議里,他拍了板要做3G數據卡芯片。
2011年初,華為企業業務正式開始運作,八百多人的團隊,徐文偉擔任企業業務總裁。徐文偉拍板研發比當時性能高10倍的“下一代數據中心交換機”。
2014年企業BG頒獎晚會,徐文偉向全體員工宣布2013年企業BG營收超過2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2%的業績,偌大的會場都能感受到他的高亢情緒。
近年來,五十多歲的徐文偉依舊在一線忙碌。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功成身退,略有遺憾
直到2023年,年滿60歲的徐文偉正式卸任深圳海思半導體總經理、董事職務,淡出芯片行業。
數十年間,徐文偉攜手大小海思完成了從圖像處理、定位、WiFi&藍牙、IoT、MCU、模擬到手機AP、基帶處理器、服務器芯片等領域的全面布局。海思成為國內無可爭議的第一大芯片設計廠商。
2019年,福布斯發布全球最具影響力CMO報告(World’sMostInfluentialCMOsreport),徐文偉位列第23名。
在華為廣為流傳著“把徐文偉扔進大海的故事”——1993年開發JK1000,徐文偉一口氣訂購了50臺設備,啟用后發現不合適,損失了100多萬。后來任正非說,如果要把這些設備都扔進大海,那么徐文偉也必須被扔進大海,只不過我們馬上就把他拉回來,讓他嗆幾口海水后繼續重用。
以上,徐文偉重要性可窺一二。
不過徐文偉也略有遺憾,徐曾在2021年和2023年兩次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但最終都落選。
退休前與一些獎項和認可失之交臂,如今,徐文偉的職業生涯畫上句號,以后恐再無機會了。
外界認可終究是不可控的,但從徐曾經的發言來看,徐文偉的職業生涯會或許無愧于心。
1998年,徐文偉曾發表“任重而道遠-讀《中國的硅谷》有感”一文,文中提到,“世界級領先企業是我們的追求,我們看到差距,不自卑,不自滿,戒驕戒躁,埋頭苦干......不斷縮短與世界領先企業的差距,我們任重而道遠。”
“打造世界領先企業”這個追求早已有了回響——舉例來說,1995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2019年“50家聰明的公司”榜單,華為因其推出全球首款全頻段5G芯片Balong5000入圍,徐文偉代表華為發表重頭演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有必須肩負的時代使命。徐文偉交出的這份職業答卷,對得起他曾經許下的愿。
祝愿國產芯片元老“大徐總”安享退休時光。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