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形勢逐漸好轉,內需市場穩步回升
2009年對于中國紡織業而言,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因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在延續,國際市場需求疲軟,貿易保護主義屢見不鮮,紡織業面臨的外部形勢嚴峻重重。但同時它也是努力奮斗的一年,因為在中央應對金融危機及時調整宏觀決策的政策扶持下,中國紡織業正在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產業轉移如火如荼,出口形勢逐漸好轉,內需市場穩步回升。可以說,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紡織業經歷了從低谷緩慢恢復的過程。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1-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紡織機械行業企業數量為1030家。2009年1-11月份我國紡織機械行業產品主營收入為573.9億元,產品主營成本為498.0億元,產品主營稅金和附加為3.4億元,由此可計算出毛利(主營收入-主營成本-主營稅金和附加)為72.5億元,毛利率(毛利/主營收入)為12.6%;由于利潤總額為24.5億元,可算出利潤率(利潤總額/主營收入,即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率,也稱稅前利潤率)為4.3%。經營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主營成本,從而導致毛利和利潤總額出現相應的變化。
內外需不足 出口持續下降
紡機進出口貿易延續著2009年初以來的下降態勢,出口金額已連續11月處在同比下降的通道中,進口金額則已連續16個月同比下降,不過進出口下降幅度均進一步收窄。
內外需不足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國內外經濟復蘇態勢尚不穩固、金融危機影響人們的消費理念以及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嚴重等因素,都將對我國貿易形勢進一步好轉構成威脅。
2009年1-11月,我國紡織機械出口總額為10.7億美元,同比下降27.2%,出口主要地區以亞洲為主,其中56.6%出口到印度、孟加拉國、日本、越南和中國香港。
2009年1-11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口23.0億美元,同比下降34.8%,呈現量漲價跌的局面。從2008年8月開始,紡織機械已經連續16個月金額同比下降,這是前所未有的。盡管降幅很大,但降幅的趨勢在進一步收窄,整體由負轉正的格局不會突然出現,但月度進口額已經出現大幅增長,同比增長83.4%,其中:針織機械同比增長24.8% 、輔助裝置及零配件同比增長148.1%、印染后整理機械同比增長27.2%、紡紗機械同比185.4%、織機同比134.3%、化纖機械同比增長42.8%、非織造布機械同比增長472.5%(其中以稅號為8449009000的其他成匹、成形的氈呢制造或整理機器為主要增長拉動)、織造準備機械同比下降8.1%。
2009年1-11月,紡織機械進出口貿易差額為12.3億美元,同比下降40.2%。金融危機引發我國紡機進出口額雙降,但目前國產紡織機械競爭力有所提升,使得紡機進出口的差額進一步縮小。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0年1-3月我國紡紗機械出口呈上升趨勢,出口形勢較樂觀。1-3月份,我國紡紗機械出口金額為3606萬美元,同比增長71.4%,較1-2月份同比增長略有回落,低13.0個百分點。其中紡紗機出口金額為1563萬美元列第一位。其中轉杯紡紗機、自動絡筒機、棉細紗機、精梳機、紡紗機等出口金額漲幅迅猛,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別為753.0%、345.4%、275.6%、222.6%。
紡織機械行業PLC應用狀況
紡織機械按生產過程分為紡紗設備、織造設備、印染設備、整理設備,另外還有化學纖維抽絲設備、繅絲設備和非織造布設備等。
紡織和紡織機械行業中,紡織機械行業應用PLC最多,紡織機械主要分為紡紗設備、化纖設備、織造設備、非織布設備和染整設備。

在紡織機械行業PLC應用的品牌主要是西門子、三菱、施耐德、臺達。
穩步增長 面對挑戰的未來
目前,世界經濟逐漸復蘇、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向好,以及紡織行業恢復性增長的良好勢頭,2010年上半年紡機行業正延續現在上升的勢頭,繼續穩步增長。同時,2010年也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紡織業面臨產業升級及結構調整的緊迫任務,能否把握住這一形勢,緊跟上游織造產業發展的需要,正確調整紡機業的產品結構,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紡機行業的整體走勢。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指引下,紡機企業應根據上游紡織企業的發展需求,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
2010年,PLC在紡織行業中的應用必會有一定數量的增長。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