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海市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正式召開。上海成為全國首個機器人密度納入統計城市,目前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達383臺/萬人,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目前,上海已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工廠測評率超70%,浦東、嘉定、松江等地區更是實現了100%全覆蓋。
上,F已累計建成19家國家級智能工廠,100家市級智能工廠,完成1000多個智能制造場景推廣和落地應用,上海全市智能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
同時,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輸出地和智能制造核心裝備產業集聚區,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全國第一。
2023年全年度,上海共11家單位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33家單位的62個場景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獲評工廠數和場景數均位于全國城市首位,上海全市國家級智能工廠和場景總數實現“雙倍增”。
據透露,到2025年,上海將新建設200家智能工廠、20家標桿工廠。
為什么是上海
眾所周知,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但上海不僅金融發達,還是中國最早引進和研發機器人的主要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就已經研發出國內首批五個工業機器人,為后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上海位于長三角地區,而以制造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已經成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強大引擎。長三角地區具有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條,在引入國際先進研發基地與產品中心的同時,依托區域內本土龍頭企業,實現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規模化發展模式。
目前,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均在上海設立中國區總部或建立超級工廠,在張江機器人園中也不乏傅利葉智能等中國首批進軍人形機器人的企業,上海已成為機器人發展的一片沃土。2023年11月28日至11月29日,習總書記在上海市考察調研,第二站便來到了上海市張江科學城未來公園。
目前,上海已累計培育3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19家國家級示范性智能工廠,60家單位11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已達383臺/萬人
機器人密度是衡量各國(或地區)工業自動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即每萬名制造業勞動人口平均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
383臺的密度是什么水平?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曾透露,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50%,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臺。
而根據IFR世界機器人聯合會2022年的報告,當時的機器人密度排名第四的是德國,為397臺;第三名的是日本,為399臺;383臺在當時的榜單中可以排在第5名。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持續壯大,2022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1700億元,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服務、特種機器人產量快速增長;同時國產品牌實力不斷增強,機器人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73家,10家機器人企業成長為制造業單項冠軍。
未來上海機器人如何發展?
會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披露了下一階段上海市的智能工廠建設重點工作安排。
據張英介紹,到2025年,上海將新建設200家智能工廠、20家標桿工廠,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評估診斷、重點企業數字化網絡化、重點鏈主企業智能化3個全覆蓋和智能制造標準制修訂數、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應用場景推廣數、工業機器人產量、智能制造新技術突破數5個智能制造核心指標倍增。
按照此計劃推動智能工廠梯度建設,今年上海將新建設70家市級智能工廠。
此外,上海通過搭建"需求發布+揭榜掛帥+產融合作"平臺,已累計為智能制造創新企業和智能工廠建設提供超500億元專項額度。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