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3中國智能交通大會城市智慧交通立體交通發展論壇在廈門啟動。海信網絡科技公司公交行業總監牟偉華在《公交運行可靠性提升探索與實踐》主題演講中提出,海信以公交可靠性為錨點,緊抓科學布局、需求匹配、精準控制三個關鍵點,打造“準地鐵式”公交服務,為乘客帶來快速、準點、通暢的價值體驗,穿越行業寒冬、開啟下一片藍海。
公交行業凜冬已至。今年上半年公交日均客運量僅1.19億,比疫情前降低37%,客流下降、運營虧損、停運風波……隨著交通方式及出行需求多樣化,公交行業生存空間受到多重擠壓,行業寒意森森。
作為城市動脈,寒冬下公交“下一站”開往何處?海信認為:只有回歸用戶價值、重塑發展邏輯,才能擁抱春天。為此,海信提出打造“準地鐵式”公交服務,從線網科學布局、運力與客流需求匹配、公交運行精準控制3方面入手統一布局、綜合考慮,全面提升公交運行可靠性,引領行業回歸“快速、準點、通暢”的價值本位。
01、構建“骨干+接駁+微循環”公交換乘型出行模式,提供軌道化公交服務。
只有精準掌握客流情況,線網優化才有的放矢,海信通過構建評估、優化、仿真閉環的線網優化系統,將公交客流擬合到城市道路,精準識別客流廊道走向、起止點,精確掌握客流從哪來、到哪些去。繼而整合低效、重復線路,提高骨干線路發車頻率,輔以支線換乘接駁,整體提高公交廊道運行效率,提升出行可靠性。
02、生成符合客流供需、人車資源最優的線路行車計劃,人多車多、人少車稀。
隨著公交客源減少,平峰“空跑”、高峰“擠不動”矛盾嚴重。精準匹配運力與客流需求,海信綜合考慮公交發車參數、客流規律、信號配時等約束條件,構建多目標行車計劃優化模型,生成人車資源最優的線路行車計劃,提供骨干線路高頻發車服務,減少候車時間、降低運營成本。
03、推出基于車輛協同的動態優先與自適應綠波優先方案,公交跑得準、跑得快。
等車久、時間長是很多人不愿坐公交的主要原因,海信以智能網聯動態公交優先和公交自適應綠波,打破行業瓶頸、重塑用戶價值。
智能網聯公交主動優先在降低對社會車輛的影響下,提高公交準點率、實現“掐點坐車”。在骨干線路沿線燈控路口,統籌考慮道路交通狀況、公交車狀態、社會車流等因素,提供綠燈延長、紅燈早斷、直接通過等動態優先策略,精確應對不同場景下公交信號優先需求,再通過自動信號補償算法,兼顧公交車和社會車輛通行利益,實現動態公交優先。
目前“智能網聯+公交優先”已在長沙落地應用。常規公交315路、3路、9路應用后,高峰準點率提升50%,行程時間下降11.3%;平峰準點率提升76%,平峰行程時間下降12.9%。長沙“梅溪湖-高新區智慧通勤公交線”比私家車通行時間節省37%,到站誤差小于2分鐘,實現公交準地鐵化運營。
自適應公交被動優先在不破壞路口信號周期情況下,打造自適應公交綠波。為確保公交自適應綠波運營準點、快速、安全,海信通過大數據模型仿真,模擬仿真公交不同時段、不同線路運行規律,優化公交計劃,為公交綠波通行“鋪好網”;對沿線路口全程信號進行協同配時優化,確保公交與路口信號精準協同,為公交綠波通行“打通點”;同時為駕駛員提供車路協同、高精定位、高精地圖等技術支持,智能輔助駕駛員控制運行速度、精細停站時間,實現路口不停車通行。
“目前海信技術與解決方案已在西寧、長沙、鹽城等城市落地,并取得顯著成效。”牟偉華表示,在行業寒冬期,海信錨定公交可靠性,筑牢技術創新護城河,助力公交企業實現差異化破局、尋找新的增長極,比如海信助力西寧打造的全國首個線路運力優化系統,在西寧60條主要線路優化后,日均減少低效里程2.2萬km,年節約成本6000萬以上。海信也憑借“智能公交資源優化與網聯動態調度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獲得2023年度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展現科技領先力!
聲明:本文為資訊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違規或您認為該頁面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