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6日凌晨,“微軟造芯”這顆飛了一個月的石頭落地了: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Ignite2023開發者大會上發布兩款芯片,一款CPU、一款AI加速器,均用于云服務,分別命名為Azure Cobalt 100和Azure Maia 100。
芯片用于云服務,切中了網友的猜測。而此次發布會上還有兩點超出了網友原本的預料:第一,沒發布NPU,反而推出了一款CPU;第二,英偉達CEO黃仁勛被請到現場,大談兩公司在AI領域的合作成果,坊間猜測的“微軟挑戰英偉達”說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
果然,科技圈沒有永遠的市場爭奪,只有慕強是唯一真理?
01
微軟為何要做CPU?
“體量夠大。”這是記者提問“為什么微軟要做CPU時”,業界專家給出的答案。
對于微軟來說,云計算是當前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也是最大的盈利來源。在算力需求日益旺盛的當下,由購置處理器帶來的成本已相當可觀。自研處理器,很有可能是基于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考量。
芯謀研究企業服務部總監王笑龍表示,靠自研芯片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可能是一些小企業的思路,對于微軟這樣體量的企業來說,自研芯片肯定是為優化企業業務服務。
對于云計算廠商來說,傳統的服務器通常由CPU和GPU兩類處理器組成。其中CPU的主要供應商是英特爾和AMD,GPU的主要供應商是英偉達和AMD。而微軟此次推出的兩款芯片,恰恰對應這兩大類型:Azure Cobalt 100是CPU,Azure Maia 100作為一款AI加速器,主要對應的是當前GPU的功能。薩提亞·納德拉表示,這兩款產品將先自用,再逐步對外供應。

薩提亞·納德拉發布Azure Cobalt 100
另一方面,現有處理器不是最適合AI的,幾乎已經成為算力芯片供應商的共識。這也是在大模型浪潮的推動下,NPU、APU、TPU等AI專用處理器類型紛繁迭出的底層邏輯。在AMD、英特爾等傳統處理器企業之外,芯片設計已經吸引了亞馬遜、谷歌、騰訊、阿里等云服務商入場。作為服務器芯片最大的客戶,以微軟為代表的云服務商最了解對芯片的需求。
從微軟的角度來看,一面是可見的日益走高的處理器購置費用,另一面是選擇更適配AI硬件的需求推動。拿出一些成本,給自身業務的硬件配置提供新選擇,何樂而不為?
而選擇做CPU,而不僅僅是做AI加速卡,恐怕也是基于未來增長可能性的考量:在自己已有相當的市場容量的基礎上,采用功耗更低的Arm設計CPU,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風險對沖。
那么微軟造芯,真得能做得好嗎?
所謂微軟“造芯”,實際上是指入局芯片設計行業。
從芯片的全生命周期來看,芯片設計的門檻正在降低。一方面EDA等工具鏈正在逐漸完善,另一方面,Arm提供的IP內核,也為芯片設計者提供了很多預設。業界專家表示,當前芯片設計的難度正在逐步降低,相較于五六年之前已經大打折扣。相比造芯,對于芯片的迭代和調優過程,也就是如何讓芯片走向能用和好用,才是最考驗微軟的地方。
02
黃仁勛為何站臺?
對于很多“蹲”微軟發布會的觀眾來說,英偉達CEO黃仁勛的出現點燃了發布會的一波高潮。自10月微軟造芯的消息傳出,網絡上流傳著很多關于“微軟們撬動英偉達”的聲音。關于微軟自研AI芯片是否會搶占英偉達GPU市場的話題,引發了產業界的熱議。
而黃仁勛此次到微軟發布會“捧場”,看似使微軟與英偉達進行市場爭奪的猜測不攻自破,而他發布的內容,也展示了兩家企業在AI業務領域的新謀劃。
黃仁勛表示,企業使用AI能力主要基于三種模式:一是基于ChatGPT等公有云服務,二是基于Windows等內嵌AI應用的操作系統,三是基于自己的數據和規則定制化創建大模型。
而這第三點,正是AI未來的潛力所在。11月7日,OpenAI發布了名為GPT-4 Turbo的新模型,可支持用戶實現“自定義模型”,即通過給模型專有數據,使其可以處理個別細分領域的任務。此次發布會上還發布了ChatGPT的自定義版本GPTs,支持用戶的定制化需求。微軟Ignite大會上,支持定制化AI服務同樣是發布重點。當“人人都可訓練模型”,未來的增量市場就相當可觀。

OpenAI首次開發者大會提出模型客制化
接下來黃仁勛的發言,給定制化AI模型提供了一個具象化的實現方式:“我們將成為AI模型的代工廠。”
所謂“代工廠”,也就是英偉達基于微軟Azure提供的生成式AI Foundry(AI代工)服務,這項服務整合了英偉達的AI基礎模型、 NeMo云原生框架和工具以及 NVIDIA DGX云端AI超算服務,面向企業提供創建自定義 AIGC 模型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支持企業定制模型以更高效地支持AIGC應用。
在Ignite 2023現場,黃仁勛回顧了英偉達與微軟團隊在過去一年的合作成果,包括雙方共同打造的AI超級計算機已經成為全球速度最快的AI超級計算機和全球第三快的超級計算機,以及“英偉達GPU+Windows PC”的合作模式構建了將大模型從云端推廣到PC端和工作站的安裝基礎等。雙方還透露除了AI Foundry服務,英偉達還將產業數字化平臺Omniverse托管到了Azure,以及英偉達已經獲得了微軟AI助手Copilot的全站許可。
兩大科技頭部企業CEO同臺,針鋒相對的意思沒看到,倒是看出了很多在AI浪潮推動下“慕強”的味道。
03
AI顛覆一切?
就像黃仁勛在發布會現場所說的:“過去四十年,(計算產業)還沒有發生過(影響力)如此大的事情(生成式人工智能)。它比PC大,比手機還大,這是計算機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TAM(可觸達市場)擴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給算力市場帶來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推動下,算力的需求急遽攀升,供給出現嚴重不足。原有軟硬件、云服務商等市場參與者之間涇渭分明的界限,也因為算力需求的攀升被打破。
在滿足算力需求的過程中,各種技術路線正呈現融合趨勢。例如CPU和NPU正在從松散的耦合走向異構融合等等。
在這樣的趨勢下,微軟與英偉達的持續合作就變得容易理解。在AI上云的初期,微軟利用英偉達GPU給Azure的虛擬機加速,英偉達通過微軟Azure擴張在云計算的市場。當ChatGPT橫空出世,微軟與英偉達共同打造AI超級計算機探索AIGC的發展。英偉達還受邀將軟件棧托管到Azure,讓英偉達CUDA平臺的開發者成為微軟Azure的客戶。本次推出的AI Foundry服務,將使雙方在AIGC的合作更加緊密。
AI時代,生態為王——微軟和英偉達的合作一直基于這個邏輯,從簡單的軟硬件結合走向了系統軟件級別的合作,接下來也將向生態級別升維。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把握機會找準合作對象占領市場最為要緊,芯片供應是否存在變化,也不再是頭部廠商最關注的點。
可能老黃也會覺得,最終市場歸誰所有,時間自會給出答案。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