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流水線式汽車總裝模式。
10月27日,五菱建廠65周年大會在寶駿基地新建成的精益智造工廠召開。在上汽通用五菱建廠65周年之際,全球首個島式精益智造工廠——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正式竣工投產。
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創新采用“島式”生產,將“精益生產”和“智能制造”有機結合,集“高柔性”“高效率”“更精益”“更穩定”于一體,以全面“2C”為導向重新定義汽車超級工廠,是中國智造的創新典范。工廠的投產,為五菱乃至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全球首個島式精益智造工廠
據官方介紹,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采用的是基于EODP卓越運營數字化平臺,直連用戶,拉動上下游,將制造工序解構重組,顛覆傳統“流水線”串聯式的全新生產模式,創造性地構建以“智能島”為主體的柔性化產線,開創全球智能島汽車生產工藝先河。
在實現產線自動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的同時,也提高了個性化多品種的生產效率,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的全新市場形態,顛覆了傳統流水線的剛性,大幅降低總體投資,單臺制造成本下降31%。
除柔性化之外,智能化也是這座工廠的核心標簽。
通過將全自動無人化生產的模塊化工藝封裝成“柔性島”,并將該島從主生產線剝離,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實現了主線合裝極簡,支線分裝全面向用戶需求靠攏,號稱不僅人力投入大幅減少,還能夠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
工廠支持SLAM技術的復合式導航移動機器人和EMS可升降吊具(Electrified Monorail System,電動單軌輸送系統)的應用,以及AGV等運輸單元的智能調度,讓工廠能夠靈活傳送車身、配件等各類生產對象,實現“車找工位”“料找車”的無縫銜接。目前精益智造工廠底盤一致性達 98%,錯裝率低至0。
汽車產業是最能體現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汽車制造中實現生產智能化和高度自動化,有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
2022年,立足于新能源百萬銷量的新高度,五菱提出“一個實驗室,兩個百萬,五個百億”工程(簡稱:中國五菱“一二五”工程),進一步推動中國新能源產業全鏈條自主化。
自今年3月發布以來,賽克瑞浦年產20GWh動力電池、五菱自研IMR智能移動機器人等項目陸續落地。五菱精益智造工廠的打造,同樣承載了中國五菱“一二五”工程的前瞻自研成果。
五菱自研智能機器人運送人民的種子
作為中國五菱“一二五”工程百億機器人產業的重要成果,五菱已經自主研制而成包括IMR移動智能機器人、無人叉車、倉儲式 AGV、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在內的多款先進機器人產品,并掌握自研機器人底層定位算法、機器人操作系統、控制器、3D視覺系統等核心軟硬件技術,覆蓋智造全場景,賦能智造轉型。其自研智能機器人的落地應用,也是五菱精益智造工廠實現“島式”智造的重要基石。
機器人助力汽車先進制造
目前在汽車制造領域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極廣,常規四大車間(沖壓車間、焊裝車間、噴涂車間、總裝車間)機器人在制造生產線應用率達90%以上,如今我國的汽車制造每年不間斷改造轉型,能用機器人的均已安裝機器人。
如今的汽車行業市場競爭極為激烈,汽車的改革創新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琳瑯滿目的各類車型、人性化的配置選擇、低成本的資金投入讓汽車制造行業也有了新高度的要求。因此,工業機器人在汽車智能制造生產線中被廣泛應用,在汽車生產中扮演著裝配工、操作工、焊接工等角色。
協作機器人憑借其輕便靈活、操作簡單、便于產線切換的特點也能夠很好地降低造車成本,提升產線靈活性。協作機器人的拖動示教、碰撞檢測、軌跡復現等功能,以及編程簡單、即插即用、快速部署等優勢,充分滿足了柔性化、自動化生產的需求,如今也廣泛應用在汽車制造中。
1991年新松自主開發了第一臺合裝型移動機器人并在沈陽金杯客車公司投入實際應用,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2020年美國某車廠引進了多臺新松的物流轉運AGV,實現了數百米長距離的運輸及高度穩定對接工作。通過智能化物流系統對AGV進行調度管理、對涂裝機器人的噴涂工藝環節精準有效對接,可滿足多品種車身柔性化生產的需求提高生產效益。
歷經30多年發展,應用于輔助裝配,以及各類物料存儲、揀選、輸送、上線作業場景的牽引式、潛伏式、料箱式、叉車式等各類型移動機器人在汽車行業廣泛應用,
未來,伴隨著汽車多種先進工藝的成熟運用,汽車制造業充滿無限可能,相信在機器人助力下,更多企業會在行業劇變中贏得先機。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