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作為首個大規模采用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盛會,世博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走入千家萬戶的那一天,開始變得“可望而又可及”。隨著國家和地方近期一系列新能源汽車新政的頒布,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步入“政策市”軌道。通過政府補貼,“高成本-高價格-低銷量-低產量-成本高居不下”造成新能源汽車規模一直難以擴大的“死循環”即將被打破——
國家政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曾指出:“政府力量主導的特點,在中國乘用車發展的歷史上表現明顯。”例如“十一五”期間陸續出臺鼓勵小排量乘用車發展的政策,引領小排乘用車產量的大爆發。
6月1日,國家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五個城市正式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根據規定,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7月6日,《深圳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實施方案》正式出臺。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啟動儀式上表示,我國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有利于加快啟動私人消費市場,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有利于把握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搶占新一輪競爭的制高點。深圳市政府將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加大地方財政補貼力度。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在國家最高補貼5萬元的基礎上,最高再補貼3萬元;對純電動乘用車在國家最高補貼6萬元的基礎上,最高再補貼6萬元。
這意味著,在“國家+地方”的補貼下,深圳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最高優惠將達12萬元。這些補貼與國家補貼一樣,將直接補貼資金撥付給汽車生產企業,按其扣除補貼后的價格將新能源汽車銷售給消費者。到2012年底,在深圳,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數量力爭達到2.5萬輛。
除了以上在試點城市推行的相關政策,據《“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實施細則》,在全國范圍內,將發動機排量在1.6升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準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和雙燃料汽車)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進行推廣。中央財政對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直接兌付給消費者。
企業行動
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各個企業研發、生產戰略的重點,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目前基本確定為以電動汽車為主,多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并存的發展模式。純電動車、高混合動力車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傾斜,國內整車廠研發方向選擇這一技術路線,將擁有更加明顯的發展優勢,當然,選擇發展輕度混合動力、柴油汽車、雙燃料汽車也將獲得一定的國家支持。
據中國汽車產業基地研究院研究顯示,眾多跨國車企已制定詳細的在華新能源戰略,加緊技術儲備,以便在市場占領主動權。此外,由于新能源涉及的領域很廣,特別是生物能量等,并不是傳統汽車所擅長的領域因此汽車企業之間的合作成為一種趨勢。像豐田和日本石油企業、工業企業聯合生產和研發。
研究同時顯示,國內汽車企業已紛紛行動,推出很多新能源的產品,但是在這期間中小企業表現的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原因是大企業維持傳統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中小企業希望通過新能源改善現有的競爭格局。在關鍵汽車零部件,比如說電動、電機方面還和國外有不小的差距。一方面是因為國內關鍵部件自主研發不夠,另一方面整車企業沒有給零部件汽車充分的機會和提升空間,使得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遲緩。
針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如何做好自主規劃方向、掌握核心技術的問題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表示,根據國務院要求以開放格局對自主創新進行定義,“要求我們既有原始性創新,也有集成成化創新,引進技術再吸收創新,強調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此外,新能源汽車試點啟動之后,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成為的當務之急。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已經開始低調地將電動汽車充電站作為戰略重點,今年更是將在全國大規模布點。它們希望借此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占據高地,以充電站取代石油巨頭的加油站的地位,成為占最主要地位的能源巨頭。傳統傳統油氣巨頭中石化、中海油等同樣不甘示弱,紛紛啟動投資計劃。
汽車行業一直是自動化廠商的大客戶,在新能源汽車上更是商機無窮。整車上的動力控制器、驅動電機、啟動發電一體機、整車控制器等,以及汽車、電池生產線的自動化,充電站的配電系統保護、測控、監控、計量計費、安防等自動化系統配置,這些都是未來擴展的空間(可參考本期市場研究欄目文章《PLC在汽車行業中馳騁》)。
民眾反應
消費者買不買單才是衡量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最終指標。根據頒布的補貼政策顯示,個人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所獲得的補貼將間接來源于新能源汽車的“減價”,而不是直接撥付。
尼爾森發布的報告顯示,使用便捷性、技術成熟度以及購買和維護費用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三個關鍵因素。調查還顯示,消費者對政府補貼的預期平均為車價的22.1%,這與政府對購買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6萬元的實際基本吻合。隨著政府和廠商的持續努力,消費者將會對新能源汽車更有信心。
未來展望
國家相關部門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國家發改委預計,到2012年,財政補貼推廣節能汽車400萬輛以上,實現年節油7.5億升、減排二氧化碳330萬噸,推動節能汽車消費4000億元以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將于8月底之前報國務院討論,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綱領性文件,而是涵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方針、發展路線、規模,還延伸到整個產業鏈,甚至涉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市場推廣和配套設施等,從國家層面全盤引導新能源汽車的下一步發展。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推進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預計“十二五”期間,國家還將出臺促進汽車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政策舉措,通過制定產業政策、頒布法規和條例等方式加大汽車節能減排。
【編輯點評】 現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規模化即將全面展開。但目前還有多個“攔路虎”制約著電動車的發展:成本高、補貼是否能落實、技術是否安全可靠、電池是否經得起考驗、充電站建設等問題。每個問題都需要政府、各類企業的通力配合下,才有望解決。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了1300萬輛大關,汽車產業強國的夢想在升騰。但繁華和喧囂背后,讓中國汽車從量變走向質變的關鍵,是否會是新能源汽車呢?這個目前還無法回答,但全世界都不可否認的是,國際汽車格局進行調整、世界汽車資源重新配置的大幕已經拉開。
文中表格和調查數據來自鳳凰網。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