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三年,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工博會”)于9月19日在上海舉行。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以“數字化加速,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工業”為主題重磅回歸,全方位展示其貫通企業設計、建造、運營與維護全生命周期的諸多前沿技術與創新方案,分享生態圈建設成果,以此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推動工業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表示,對工業企業而言,數字化加速和可持續發展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兩項長期戰略。數字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可持續發展為數字化提供了新的舞臺和發展動力。施耐德電氣正在以全面的數字化加速能力與經驗,助力企業向更加可持續的未來工業邁進。
展會期間,施耐德電氣中國咨詢業務總經理呂晉晗、工業自動化中國區業務市場總監楊航就供應鏈、5G+PLC深度融合、企業數字化轉型等話題,與參會媒體進行了深入探討。
賦能企業供應鏈轉型從戰略到落地
當下,全產業鏈綠色、可持續轉型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企業內外部的管理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困難,也越來越重要。所以在企業管理層面,供應鏈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核心管理話題,并演變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展會期間,施耐德電氣帶來《邁向以客戶為中心的一流供應鏈——精益、韌性、綠色、數字化》報告,為企業邁向一流供應鏈提供目標和路徑指引,加速產業邁向“綠色+數字化”雙輪驅動的未來工業。
呂晉晗表示,報告中指出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正面臨四大挑戰:首先,企業外部運營風險劇增。突發性事件加劇供應鏈波動,產業升級對傳統供應鏈帶來沖擊,客戶需求變化也會導致供應鏈供需失衡。其次,內部管理效率亟待提升。提升供應鏈韌性使企業建設成本不斷增加,同時,伴隨企業規模擴張增加了供應鏈運營復雜難度。再次,生態圈協同難度加大,生態圈透明性、協同性仍顯不足。最后,綠色轉型迫在眉睫,政策與市場減碳壓力不斷增加。
施耐德電氣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通過調研多家行業領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實踐,發掘出供應鏈轉型的“最優解”:遵循精益、韌性、綠色和數字化四大趨勢,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一流供應鏈”。
精益是供應鏈高效運營的基礎,通過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減少或消除工業全過程中的各種浪費提升自身競爭力。
韌性是供應鏈穩定運行的保障,當面臨突發風險時,能夠有應對方案來減輕、消除風險,幫助企業恢復到原狀態甚至更加理想的狀態。
綠色是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在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客戶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影響下,供應鏈綠色轉型已成必然。
數字化則是貫穿供應鏈精益、韌性建設以及綠色轉型的有效支撐手段,如何更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賦能供應鏈的精益、韌性、綠色轉型,還需企業在數字化技術與人才方面持續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企業在四個建設方向下究竟該“怎么做”,報告給出了“基礎級”、“專家級”和“引領級”三個成熟度級別描述,為企業供應鏈建設的不斷進階提供明晰的路線圖。
而施耐德電氣自身正是一流供應鏈建設的引領企業,連續8年登上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榜單,2023年排名升至全球榜首。在精益方面,基于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部署多樣的數字化運營系統,施耐德電氣中國工廠整體生產效率提升8-10%。在韌性方面,施耐德電氣通過縮短供應鏈條、增強供應商管理,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協同應對。
在綠色方面,施耐德電氣在全球擁有65家“零碳工廠”,在中國擁有 17家“零碳工廠”、15家被工信部認定的“綠色工廠”和12家“碳中和”工廠,通過部署多樣的數字化運營系統,其中國區供應鏈的整體能耗降低13%。在數字化方面,通過全面推動定制化、可持續和互聯互通,施耐德電氣不斷提升供應鏈能力,其在中國共有29家工廠和物流中心,其中18家是智能工廠和智能物流中心。
而針對大多數企業關心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成本問題,呂晉晗表示要找到投入產出的平衡,就必須做到規劃先行。施耐德電氣為企業提供供應鏈咨詢解決方案,從供應鏈戰略與體系咨詢出發,包含運營操作級咨詢、數字化系統實施、綠色供應鏈等服務,賦能企業供應鏈轉型從戰略到落地。

探索工業企業未來制造模式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訊技術的蓬勃發展,施耐德電氣也積極探索新技術為供應鏈帶來的價值。本屆工博會上,基于自身工廠5G網絡部署與產線改造的實踐,施耐德電氣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聯通發布《5G+PLC深度融合解決方案》白皮書,給出了5G+PLC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應用路徑,提出了在不同工業控制模型下對5G網絡的性能要求及網絡部署方案,“以線帶面”地展示了5G為制造業生產模式帶來的深刻改變,推動未來工業領域變革。
“5G在工廠場景里,穩定性比傳統的4G和無線更好、應用潛力也更大。”楊航舉例道,5G網絡低時延、高可靠、強安全的特性,可支持柔性生產場景下OT網絡通信的無線化訴求,而集中化的PLC與運動控制器、變頻器、伺服、遠程I/O等通過5G網絡進行連接,可大幅提升網絡部署的效率,降低布線成本和復雜性,從而更便捷地實現生產設備、生產線根據生產訂單進行靈活重組,滿足定制化產品生產過程中快速換線的需求等。
目前5G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已呈現出由“局部單點”向“生產全局”、由“外圍應用”向“生產核心”的創新發展新局面,而5G+PLC是“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創新升級,是對工業企業未來制造模式的探索。
楊航同時強調,5G通信技術與工業控制架構深入融合時仍頗具挑戰。例如,CT和OT的性能標準的不一致性。服務于消費者領域時,通常以平均時延作為5G網絡的性能指標,但工業領域卻更加關注時延的穩定性。相比于設備有線直連的極低時延,基于5G無線網絡的設備接入會帶來生產效率上的損失,如何客觀判斷、權衡價值和損失,是深入融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關于5G+PLC深度融合的未來前景,施耐德電氣認為,系統架構將變得更加智能、開放及靈活。隨著終端設備集成5G技術成本的降低,將會有更多原生融合5G技術的硬件設備涌現。
施耐德電氣基于自身在精益生產、綠色智能制造和OT技術領域的豐富經驗,揭示了工業產線全生命周期中的5G網絡規劃、部署、運維、性能要求與應用詳解,展示5G為制造業生產模式帶來的深刻改變。同時,施耐德電氣還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工業企業,與業界共同推動產業數字化進程,共享數字技術帶來的紅利。

打造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范本
單一企業并不能僅憑一己之力掌控數字化世界,生態共贏是必然選擇。多年以來,施耐德電氣致力于打造一個共創共贏、合作共生的工業新生態,并持續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協作與創新,為未來工業不斷注入澎湃動力。
在工博會現場,施耐德電氣與陽光泵業(天津)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聚焦高端智能設備的生產及運營,共同探索在數字化及軟件層面的協作機會,不斷完善陽光泵業在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能力,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優化節能減排,提升運營管理。雙方將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范本,引領我國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此外,憑借自身在生命科學行業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技術沉淀,施耐德電氣還與蘇州科寧多元醇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針對科寧生產運營全流程的數字化低碳轉型需求,施耐德電氣將提供一系列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全面提升科寧綠色智能制造的能力,共同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的多元醇生產全自動化信息化示范性產線,引領多元醇行業乃至生命科學行業的數字化低碳雙轉型。
在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的驅動下,中國工業的數字化和綠色低碳轉型正在加速。但數字化與可持續發展雙轉型,并不是工業發展的終點,而是一段新征程的開啟。
“在數字化時代,如何把不同系統的數據打通,同時對數據加以善用,讓數據真正幫助企業進行決策是每一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企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龐邢健表示,未來,施耐德電氣將秉承開放共贏的發展理念,依托以軟件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和讓數字化落地到實體應用場景,全面提升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助力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