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針對鎵、鍺相關物出口管制將于8月1日實施。時值政策實施前夜,政策波及的企業,企業所在國以及相關市場作何反應?
7月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告,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未經許可,不得出口,其中涉及鎵相關物項(金屬鎵/氮化鎵/氧化鎵/磷化鎵/砷化鎵/銦鎵砷/硒化鎵/銻化鎵)、鍺相關物項(金屬鍺/區熔鍺錠/磷鍺鋅/鍺外延生長襯底/二氧化鍺/四氯化鍺),公告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
圖源:商務部
據了解,鍺和鎵并非天然存在的金屬,而通常是其他金屬精煉廠的副產品。鍺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是鋅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而鎵也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它是鋁土礦和鋅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
鎵被稱作是“半導體工業新糧食”,可用于制造“氮化鎵”,該化合物為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一;也可用于制造“砷化鎵”——該化合物可以制造手機、衛星通信的射頻芯片,是半導體制造過程中的重要原料。
據長江有色金屬網報道,全球探明的金屬鎵儲量約 27.93 萬噸,中國擁有19萬噸, 占比高達68%;從全球產量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哈薩克斯坦/匈牙 利/德國/烏克蘭分別于 2013 年/2015 年/2016 年/2019 年停止了鎵生產,中國鎵產量占全球鎵產量的占比持續提升。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統計顯示,中國的鎵年產量為540噸左右,占世界份額的98%。
圖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而鍺也是半導體重要的材料之一。鍺有多種用途,包括太陽能產品和光纖,并且由于它對紅外輻射透明,因此可用于軍事應用,例如夜視鏡等。中國亦是全球最大的鍺生產國,據 USGS 數據,2021年全球原生鍺產量約130噸,其中中國占比高達 68%。
從市場供需格局來看,中國并非唯一具備大量金屬鎵和鍺的國家,如鎵的生產中,在中國以外,其他有鎵產能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氧化鋁的副產品生產),以及韓國和日本(作為鋅的副產品)。在北美、Teck Resources Ltd.位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Trail冶煉廠,鍺作為鋅、鉛等金屬冶煉的副產品被生產出來。其他生產商還包括特種材料制造商5N Plus Inc.和美國的Indium Corporation。在歐洲,比利時的Umicore SA也會生產這兩種金屬。
但是由于中國在提煉金屬方面的技術優勢,就目前來看,世界上其它國家在生產這兩種金屬性價比上無法和中國比的,因此全球就形成了對中國這些產品的依賴。
明日即將實施管制,各方作何反應?
現在,8月1日在即,鎵、鍺相關物出口管制持即將落地。該該管制具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呢?從公告宣告后的一些國家及地區、企業和相關市場反應的角度來看,可提前窺探其中一二。
01、海外供應市場中鎵、鍺已漲價
國金證券指出,作為全球金屬鎵、鍺儲量及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此次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國內GaAs(砷化鎵)襯底外延、原材料等或將降價,海外GaAs襯底、原材料出現漲價且供應緊缺,對海外襯底廠商的壓力增大。
從實際的市場交易情況來看,海外鎵、鍺需求交易中漲價氛圍明顯。據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在管制公告發布后,7月27日鍺錠均價為9600元/千克,較7月3日的9450元/千克,繼續上漲了150元/千克。不僅鍺的價格出現了上漲,鎵的價格也有所上漲。考慮到不少市場人士猜測,本次出口管制可能對高純鎵的管制更多一些。以SMM6N高純鎵的報價為例,7月27日均價報2425元/千克,與其7月3日報價2025元/千克相比,上漲了400元/千克。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朱清則此前在接受中新經緯時候表示,短期內,鎵、鍺價格肯定會上漲,但從長期來看影響因素較多,較難判斷趨勢。
據朱清介紹,2005年以來,中國國產鎵價格經歷三輪大幅漲跌,如今處于近十年的高位。2017年至2022年,鍺錠價格長時間低于8000元/公斤,受原材料供應不足和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經歷了兩輪上漲。自上年第四季度起,鍺市場活躍度增加,鍺價格上漲,預計價格上調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02、政府組織紛紛就此發聲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數據,鎵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德國和荷蘭。在財新網指出,鍺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針對目前的出口管制,各國的反應不一,有的敦促相關組織加強與大陸聯系;有的正尋求新的供應商;還有的明確表示抗議。
美國
針對鎵、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此前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美國目前有鍺的戰略儲備,但沒有鎵的庫存儲備,美國戰略鍺庫存已耗盡。該發言人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利用《國防生產法》第三章的授權,增加國內對微電子和太空供應鏈關鍵材料的開采和加工,包括鎵和鍺。”
據路透社7月26日最新報道,美方計劃在年底前首次與美國或加拿大公司簽署有關回收鎵的合同。五角大樓計劃利用根據《國防生產法》,在12月31日之前“優先安排”合同,“側重于從其他產品的現有廢物流中回收鎵”。五角大樓稱,“相比開采來說,回收是更易在美國獲取這些材料的最快方法”。美國國防部官員拒絕透露將在合同中投入的資金以及所涉公司的數量。
日本
目前砷化鎵襯底市場主要由日本廠商主導。據半導體產業網數據,2020年住友電工、三菱化學、住友化學等三家日商合計占據砷化鎵襯底市場份額超過85%。砷化鎵外延片市場中,歐、美、日廠商占據領先位置。據QYResearch數據,2020 年全球砷化鎵外延片市場 CR5(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為 53%,核心廠商包括NTT AT、Wolfspeed、住友化學、EpiGaN(Soitec)等。
基于日本的市場特性,針對大陸這一出口管制,日本的反應顯得更為直接和激烈些。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7月4日表示,將反對任何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其他國際協議的行為。目前中國收緊了對鍺和鎵的出口管制,這兩種金屬是制造電信和電動汽車行業芯片的必需品。
西村康稔稱,“東京將觀察中國如何實施鍺和鎵的出口限制計劃,并就此舉背后的意圖尋求答案。如果任何措施在世貿組織等國際規則下對日本不公平,我們將采取相應行動。”
荷蘭
據日經亞洲報道,荷蘭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鎵、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將對歐洲和荷蘭經濟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將取決于中國如何實施。鑒于歐盟在貿易政策方面的權威,就這些措施與中國交涉主要取決于歐盟。荷蘭外交部長將就此與歐盟委員會和其他歐盟成員國保持密切聯系。
德國
出口管制措施宣布當天,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柏林表示,聯邦政府將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歐盟也正在研究該舉措對歐洲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
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說,如果中國擴大對其他金屬的出口限制,例如制造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鋰,那么德國經濟將面臨重大問題。因此,數字協會 Bitkom 和德國工業聯合會 (BDI) 呼吁加大力度擺脫對原材料和技術進口的依賴性。
韓國
據韓媒HANKYOREH在中方宣告出口管制后報道,中國此次采取的措施也有可能殃及韓國。從韓國關稅廳官網的進出口貿易統計來看,2019-2023年5年間,韓國鎵總進口量為54.2噸(進口額1327萬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的量占一半以上(52.0%),為28.2噸(642萬美元)。同期鍺總進口量為13.6噸(1178萬美元),其中87.5%即11.9噸(980萬美元)是進口自中國。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當天召開“產業供應鏈檢查會議”預測稱,中方出口限制措施對供需格局帶來的短期影響有限。也就是說,鎵用于未來半導體開發的研究,直接影響較小,鍺用于半導體工程所需的氣體生產,而目前正在使用其他可替代的氣體,且鍺的進口源也可以多元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韓國半導體業界相關人士表示:“氮化鎵主要用于控制高電壓、大容量電流和高頻率的電力半導體”,“我們的企業還沒有正式生產,但正在加強對此的投資,從中長期來看可能會產生影響”。
中國
自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公告后,在7月6~7日舉行的世貿組織(WTO)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上,針對中方從8月1日起對含有鎵和鍺的產品(用于計算機芯片和其他產品的金屬)適用的新出口限制,歐盟、日本、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英國和瑞士等7個成員方提出關切。
中方代表在會議上表示,出口管制不是禁令,中方致力于保持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中方還解釋道,出口管制是國際上對兩用(民用和軍用)商品的普遍做法,其他WTO成員也實行了出口管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7月6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曾回應該出口管制的用途。束玨婷表示,中國政府依法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確保其用于合法用途,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更好履行國際義務。需要指出的是,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出口符合相關規定的,將予以許可。
束玨婷表示,鎵、鍺相關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世界上主要國家普遍對其實施管制。中國政府依法實施出口管制,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在發布公告前,中方已通過中美、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渠道進行了預先通報。
03、企業評估影響、部分已著手申請許可證
除了政府官方對鎵、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發表意見,相關半導體企業也紛紛行動,向市場解釋將收到的影響以及應對舉措。
AXT
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半導體晶圓制造商AXT公司從事半導體襯底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中國設有生產設施。其在官網聲明中表示,其中國子公司將立即著手申請許可證, 以繼續從中國出口鎵和鍺基板產品,努力將對客戶的任何潛在干擾降至最低。
英飛凌
歐洲的芯片巨頭英飛凌也針對此事做出了回應,認為中國對鎵和鍺的相關出口管制目前不會對公司的原材料供應和制造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臺積電
臺積電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說:“經過評估,我們預計原材料鎵和鍺的出口限制不會對臺積電的生產產生任何直接影響。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但沒有其他詳細說明。
全新
中國臺灣砷化鎵(GaAs)外延片制造商全新表示,此次措施對公司主要原物料進口日本、德國的襯底影響有限;而氮化鎵則從美國等廠商購買,該公司還有多家基底供應商,其中之一是美國半導體晶圓制造商 AXT ,后者7月3日表示將繼續尋求從中國出口鎵和鍺基底產品的許可,初步判斷運營不會受任何沖擊,至于日本襯底廠商進口原物料的地區則需進一步了解。
立積電子
中國臺灣射頻前端芯片器件(RF-IC)開發及設計公司立積電子預估,襯底會受到影響,但其表示,襯底廠有不同的物料來源,且鎵可以回收,所以影響有限,后續會持續關注。
IQE
英國外延龍頭廠商IQE認為,此事對襯底影響有限,盡管會對MO source(金屬有機源)產生影響,但公司在這些材料上都有第二供應商,因此不會影響到客戶。
穩懋
使用鎵制造光電器件的中國臺灣穩懋半導體表示,只有“少量”芯片基底是從中國大陸購買的,大部分供應來自德國和日本。中國限制鎵出口對該公司短期采購以及晶圓生產和交付的影響非常有限。
從各大半導體企業的回應來看,目前大陸出口管制新規對半導體上游的材料及海外從事半導體襯底的研發的企業有直接的影響,對半導體產業鏈中下游晶圓代工廠及芯片設計企業暫時看似影響不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產業上游長期的正常運營和鎵、鍺相關物項息息相關。大陸鎵、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給半導體產業帶來的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