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憑借可為芯片提供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優勢,2nm技術被業界視為下一代半導體制程的關鍵性突破。目前,加入2nm芯片戰局的代表性廠商包括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以及晶圓代工初創公司Rapidus。
Rapidus:2nm芯片成本是目前日本主流芯片的10倍
資料顯示,Rapidus成立于2022年11月,由索尼集團、豐田汽車、軟銀、鎧俠、三菱日本電裝等八家日企共同投資成立。同年12月,Rapidus宣布與IBM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2nm芯片生產技術。
今年5月,Rapidus公布了最新的生產計劃,預計將在2025年試產2nm芯片。試產產線開始生產的時間預估會落在2025年3-4月左右。Rapidus位于北海道千歲市的2nm芯片工廠目標在2027年開始進行量產。
近日,據日經新聞報道,Rapidus首席執行官小池淳義預計,與目前日廠生產的主流芯片相比,未來2納米芯片的生產成本將大幅度提高,差距達到了10倍。
小池淳義強調,截至4月,Rapidus已招募百名半導體工程師,并計劃年底前倍增。首批工程師正在IBM的Albany NanoTech Complex接受培訓;2025年進入試產時需約300~500名工程師。
英特爾:Intel 18A制程有新客戶
自宣布實施IDM2.0戰略以來,英特爾便開始不遺余力地拓展晶圓代工業務,并宣布了多宗建廠計劃。英特爾的目標是,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商。
而在先進制程競爭中,英特爾亦不甘示弱,加入2nm芯片研發賽道。此前,英特爾對重要工藝制程的命名進行了修改,并提出了“四年五個制程節點”的目標,分別為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其中Intel 20A和Intel 18A分別對應2nm和1.8nm制程。
據英特爾中國總裁兼董事長王銳此前透露,英特爾已經完成了Intel 20A和Intel 18A制程工藝的開發。英特爾表示,將于2024年量產Intel 20A以及Intel 18A。根據英特爾的說法,Intel 18A的性能會超過臺積電和三星的2nm工藝。
在今年6月舉辦的線上活動中,英特爾宣布18A工藝將于2024年下半年量產,并計劃在2025年推出至少5款處理器。
最新消息是,英特爾公司官方宣布將與愛立信合作,采用其最先進的Intel 18A制程,為愛立信的5G網絡設備制造定制芯片。英特爾表示,愛立信是英特爾首批使用該技術的外部客戶芯片之一。
三星:從2nm技術開始,5年內超過臺積電
眾所周知,三星是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商,排名僅次于臺積電。而在先進制程研發方面,雙方也暗自較勁,爭奪的焦點也一直延續到2nm先進制程。
7月27日,三星電子在其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表示,2納米GAA技術的開發已步入正軌并進展順利。
此前,三星已經公布了2納米先進制程量產時間節點:預計2025年起量產2納米工藝半導體產品。而今年6月底在美國加州硅谷舉辦的“2023晶圓代工論壇”上,三星則提出了關于2納米工藝半導體的具體時間表:自2025年起首先將該技術用于移動終端;到2026年將適用于高性能計算機集群(HPC);并于2027年將其用途擴至車用芯片。
與目前最先進的3納米技術比較,三星電子的2納米制程性能將提高12%、功效提高25%,面積減少5%。
三星DS部門總裁Kyung Kye-hyun此前表示,三星計劃超越臺積電,目標就是從比臺積電更早使用GAA技術的2納米制程開始,并預測將在5年內超過臺積電。
臺積電:高雄廠改建2納米廠?
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曾多次對外介紹了其2nm先進制程的量產時程。
而今年7月初,臺積電在日本就最新制程技術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上又再次重申了2納米工藝路線圖:N2在2nm工藝中的技術開發正在有序進行,預計2025年量產。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個月以來,市場上關于臺積電2nm制程的消息頻繁傳出。
例如,今年6月,市場消息稱臺積電已經開始準備為蘋果和英偉達試產2納米產品;7月,臺積電供應鏈透露,其已通知設備商于明年第三季開始交付2nm相關機器,更有消息人士透露,臺積電為應對AI浪潮,將改變高雄廠建廠計劃,由原來的成熟制程改為更先進的2納米制程,預計2025年下半年量產。
據臺積電此前介紹,相較于3nm制程技術,在相同功耗下,2nm技術速度快10~15%;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同時芯片密度增加逾15%。
在這場先進制程競賽中,各自為政的上述四大代工廠商似乎已經組成了一副“多米諾骨牌”,至于未來是否能成功推倒,還需拭目以待!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