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央行 5 月份最新的經濟展望報告,過去 10 年韓國出口的波動性是臺灣的 1.9 倍,是日本的 2.7 倍。
如此高的芯片出口波動主要源于韓國芯片產業嚴重依賴中國和美國等少數市場,以及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的存儲芯片,使韓國芯片產業在其主要出口市場更容易受到經濟和產業變化的影響。
主要芯片出口市場的經濟放緩和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芯片需求疲軟最終導致今年韓國芯片出口下降 40%,對依賴出口的經濟構成巨大威脅。
韓國銀行在報告中建議,為了支撐該國的主要增長動力,韓國必須使其芯片出口市場多樣化。
根據韓國央行的報告,按國家/地區劃分,韓國 2022 年將其全部半導體出口的 55% 運往中國大陸,其次是越南 12%,中國臺灣 9%,美國 7%。
韓國將其芯片作為中間產品出口到這些國家或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為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服務器生產芯片成品供自己消費或出售給第三國。
超過 40% 的韓國制造芯片用于生產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移動設備,20.6% 主要用于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數據中心服務器。
這表明超過60%的韓國芯片應用于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服務器。
按芯片類型劃分,截至 2021 年,72.3% 的非內存芯片(占韓國芯片出口總額的 44%)用于移動設備,而 39% 的內存芯片(其余 56%)用于服務器.
然而,韓國在芯片出口方面的最大競爭對手臺灣向更多不同的國家/地區出口了更加均衡的芯片產品組合,從而保護亞洲芯片巨頭免受動蕩的市場條件的影響。
它不僅出口用于智能手機和服務器的存儲芯片,還出口用于電動汽車電池和電器的非存儲芯片。
韓國對美國數據中心服務器市場和中國智能手機的嚴重依賴使韓國面臨高經濟風險。去年 8 月以來,韓國芯片的出貨量在扭轉了同比上升趨勢后
一直呈螺旋式下降。去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 24.5%,今年第一季度下降 39.2%,4 月份下降 40.5%。
韓國芯片出口低迷的罪魁禍首是中國對韓國芯片的需求下降。韓國去年向中國交付了 55% 的出境芯片總出貨量,比 2018 年的 67% 下降了 12 個百分點。
隨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尋求減少對芯片進口的依賴,即使在今年年初北京全面重啟經濟之后,韓國對中國的芯片出貨量預計仍將繼續下降。韓國央行行長 Rhee Chang-yong 還指出,中國生產中間產品的能力不斷增強,這是韓國對其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說,當務之急是如何提升本國的出口競爭力,使對華出口保持健康水平。
美國對內存芯片的需求疲軟也是韓國出口下滑的原因。
由于經濟不確定性揮之不去,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對數據中心的投資收縮,韓國 4 月份對美國的芯片出貨量暴跌 68%,降幅超過對中國和越南的出貨量。
該國對移動設備的需求也將在大流行期間達到頂峰后轉向南方,這預示著韓國存儲芯片的銷售不佳。
根據中央銀行的報告,韓國必須使其芯片出口市場多樣化,以降低其出口波動性。
特別是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存儲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公司的所在地。,應擴大價格波動較小的非存儲芯片出口,同時生產更多用于汽車和人工智能的系統芯片。
中央銀行表示,新的市場探索也應該繼續。
由于勞動力成本仍然低廉且靠近北京,在美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越南已成為中國的替代市場和制造基地。
印度也被譽為另一個全球芯片制造中心。
報告稱,在激烈的中美芯片戰爭中,韓國應采取各種措施應對可能對其芯片制造商的生產和投資產生嚴重影響的任何后果。
美國出臺了《芯片與科學法》,以此作為遏制中國在半導體行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并增強美國公司競爭力的努力的一部分。根據價值 530 億美元的 CHIPS 法案的指導方針,包括三星電子和SK 海力士在內的受益者不能在中國進行新的高科技投資,而中國是韓國芯片制造商的主要市場。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