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到4800萬家,累計培育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穩鏈強鏈補鏈支撐有力,就業主渠道地位凸顯,服務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北交所立足于新三板精選層應運而生
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新三板是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聚集地。原有的新三板市場有力地推動了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掛牌企業質量參差不齊,一些信息披露不足或不良的企業,拖累相對優秀企業的融資步伐;另一方面,流動性不足導致中小企業的估值和交易價格存在偏離,融資的便利性和投資者的流動性無法得到保障。
正是因為目前新三板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改革的重要方面,基于補足普惠金融的短板、促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形成良性市場生態這三個方面,北交所立足于新三板精選層應運而生。“專精特新”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四大特征的中小企業。在當下的企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是創新,創新是整個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和競爭力。“專精特新”是北交所的宗旨,也是企業應該在當下追求的方向,企業也可以在走向“專精特新”的道路上借助北交所或者是新三板進行發展。
北交所新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取得可喜成績目前在北交所市場,專精特新企業占比相對更高,體現出北交所在服務優質中小企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估值整體較為合理,顯示出市場沒有因為企業專精特新屬性和高成長潛力而透支其未來,給企業創造了更為平穩健康發展的環境。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按地域分,浙江、江蘇和河南占比達38%,按行業分,汽車零部件、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領域占比達34%。從地域來看,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的分布整體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基礎和科技創新能力有密切關系。專精特新企業往往具有“投入大、周期長、輕資產”的發展特點,政府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積極搭建企業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對接的平臺或渠道,創新金融產品、持續降低小巨人企業融資成本等,讓越來越多專精特新企業從中獲益。截至2023年4月30日,北交所191家公司中共有8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四成。其中,新上市的專精特新公司取得了較好的業績表現以及股價漲幅。
在業績方面,整體來看在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超20%的專精特新企業共有19家,凈利潤同比增長20%以上的共24家;而在2023一季度,營收增長20%以上的達到32家,凈利潤增長20%以上的達到36家。

在新上市的專精特新公司中,曙光數創于2022年11月首發上市,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27.01%,凈利潤同比增長24.72%;2023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099%,凈利潤同比增長1194%。基康儀器于2022年12月上市,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15.32%,凈利潤同比增長20.17%;2023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0.98%,凈利潤同比增長27.15%。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