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十四個“聯合國中文日”當天,全國首個面向國人征集生僻字的小程序上線,這是由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指導和推薦的生僻字提交入口,也是由騰訊聯合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光明日報全媒體、北京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漢儀字庫、OPPO、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共同發起的“漢字守護計劃”公益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人在微信中搜索“生僻字征集”,即可進入小程序,通過拍照上傳方式,提交無法正常輸入的生僻字。所有被提交的漢字后續將經過考證、審查、賦碼等一系列環節,專業審核通過的生僻字將被收錄國標字庫,并最終實現在電腦、手機等設備及信息系統中的輸入與顯示,讓生僻字真正走進數字世界。

在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可通過拍照上傳方式,快速提交無法正常輸入的生僻字
成功提交生僻字的用戶將獲得“漢字守護志愿者”數字徽章,如果提交的漢字通過初篩,還可以在小程序內實時了解后續進展情況。除征集生僻字功能外,生僻字征集小程序還設置了科普特色欄目,“生僻字廣場”展示最新上傳的生僻字,點擊可以了解該文字的編碼狀態、文字釋義和來源故事等;“漢字有意思”通過互動游戲形式,讓用戶在猜字解字中,輕松了解生僻字知識。

“生僻字廣場”可以看到最新上傳的生僻字,及其編碼狀態、文字釋義和來源故事等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超過6000萬人名以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這些生僻字因缺少計算機系統里的通用編碼,無法在數字設備中順暢輸入與顯示,造成社保公積金開戶難、去醫院無法正常掛號等諸多公共生活的障礙。
針對生僻字數字化難題,騰訊搜狗輸入法在產品端率先支持新版《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強制性標準(GB 18030-2022),同時聯合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漢儀字庫等共同發起“漢字守護計劃”公益行動,并先期在搜狗輸入法APP中上線生僻字征集功能。
5個月內,共有9956人參與提交,去重后生僻字總數為2137個,多數與提交者的生活密切相關。例如,來自山東省以菏澤市鄆城縣黃安鎮曹莊行政村的用戶提交了“钅豐(bèng) ”字,該字是提交者家族傳承數百年的姓氏;來自濰坊市奎文區北苑街道芝爾莊的用戶提交了“貝亅(zhī)”字,其所居村莊芝爾莊原名“貝亅”爾莊,始建于元明更替之際,距今約有600余年歷史,因上世紀80年代初人口普查時,“貝亅”字計算機無法輸入,改為“則”字代替,后改為“芝”字。目前,針對已經征集到的2137個生僻字的考證、審查及賦碼等工作已經有序展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