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華為舉行華為2022年年度報告發布會,公布了2022年的業績,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回應了多個問題,其中就談到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徐直軍表示,芯片領域是近幾年最熱的話題,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界受到的是不斷的制裁,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不會坐以待斃,會自救自強。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被制裁、制裁再制裁。但中國芯片產業不會坐以待斃……它會自救、自力更生,”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公司全年收益發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華為將支持中國芯片產業自力更生的所有努力。中國芯片產業將在制裁下真正實現自力更生,”徐補充說。
徐最近表示,華為及其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用于 14 納米芯片技術的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 工具——設計芯片的重要軟件。這對中國芯片行業來說將是一個突破,因為 EDA 工具,尤其是用于高級芯片的工具,由 Synopsys 和 Cadence Design Systems 等美國公司主導。
“[EDA 工具] 的進步對華為的業務意義不大,但這意味著中國的芯片公司可以使用這種國產軟件來設計國產芯片,”徐說。
徐說,華為早在 2012 年就啟動了“B 計劃”,以更換和重新設計組件和印刷電路板,以確保供應鏈的連續性作為備份計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最近表示,華為已經重新設計了 13,000 個組件和 4,000 塊電路板。
“我們將繼續致力于供應鏈的連續性。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都不會依賴單一國家、單一供應商,并且 [我們] 即使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情況下也能繼續生產,”他說。
徐說,公司已經“基本完成”元器件和印刷電路板的更換或再開發。
輪值主席表示,由于美國的出口管制,華為只能生產和銷售支持 4G 的智能手機。“如果你想買華為5G智能手機,你需要等到美國給我們批準。如果他們給我們批準,我們肯定能做5G智能手機,而且是買得起的。”
華為凈利潤狂跌,研發創新高
華為今日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整體經營平穩,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423億人民幣,凈利潤356億人民幣。面向未來,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人民幣。
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回顧2022年,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非市場因素,繼續影響著公司經營。身處暴風雨中,我們在繼續奔跑,努力保障業務連續,確保對客戶的支持與服務;我們也努力多打糧食,使自己既能生存下來,也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表示:“2022年,經營依然面臨較大壓力,總體而言,經營業績符合預期。2022年末,華為的資產負債率為58.9%,凈現金余額1,763億人民幣,近萬億的總資產規模中,現金、短期投資、運營資產等高流動性資產構成了資產的主體部分,財務狀況持續穩健,具有較強的韌性與彈性。2022年,研發費用總額為1,615億人民幣,研發費用率25.1%,處于歷史高位。面向未來,我們有壓力,更有信心!”
2022年,華為在運營商業務領域實現銷售收入2,840億人民幣,華為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332億人民幣,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145億人民幣。
徐直軍強調:“2023年,是華為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之年。今天的華為,就像梅花,梅花飄香是因為她經歷了嚴寒淬煉。我們面臨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但我們也有增長機會、有產業組合韌性、有差異化優勢、有客戶和伙伴的信任和敢于壓強式投入。因此,我們有信心戰勝艱難困苦,實現持續生存和發展。”
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
據36氪獨家獲悉,華為再次關于汽車業務發出決策公告。公告由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署名發出,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除此之外,任正非還對華為標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
“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消息人士告訴36氪,而且重點指出,“不能使用’華為問界’,’HUAWEI AITO’。”
今年車市進入激烈的對抗后,問界車型為了沖擊更多市場份額,與華為的綁定也在加深。
尤其是3月8日,在社交渠道的宣傳語中,原先“AITO問界”的字樣更改為了“HUAWEI問界”。這被認為是華為進一步主導AITO汽車發展的信號。任正非的此次署名公告無疑再次表明了華為在汽車業務上的立場。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市面上“華為汽車”的說法,是有些部門、有些個人濫用華為品牌。華為后續將確保華為品牌不被濫用。
徐直軍強調,華為不造車,也沒有任何“華為汽車”。華為將對所有旗艦店和授權店進行清理整頓,要回歸到華為的戰略和定位上來。他表示,華為不造車的決議剛剛重新發布了,而且有效期為五年,這是華為第二次發布這樣的決議。“這個文件的有效期只有五年,是因為華為所有文件的有效期最多只有五年。徐直軍表示,”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企業造好車,做增量部件供應商。“
孟晚舟出任華為輪值董事長
周五在中國深圳總部公布華為年度業績后,孟晚舟將出任該公司當值輪值董事長,任期六個月。
回國后孟晚舟地位不斷上升,標志著這位華為高管的命運出現反轉。她曾在溫哥華度過了近三年的時間,就美國的相關引渡要求進行抗爭,美國的這一要求是基于對她的欺詐指控,這一指控與華為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規定有關。最終,經過中加之間一場利害攸關的操作,孟晚舟獲釋回國。
孟晚舟掌舵華為之際,這家公司在經歷美國多年來的種種限制之后,正加緊取代外國技術、拓展新業務線并發展自己的供應鏈。
2021年末回到中國后,孟晚舟仍負責管理華為的財務,在公司內部動員大會上發表演講,并代表華為參加中國各地的活動。
今年2月在華為一個中國園區舉行的一場表彰大會中,孟晚舟與其他五名華為高管在一個裝飾著水晶吊燈的宴會廳內一同亮相,其中包括她的父親、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當時一些身男子在舞臺上舉旗走正步,坐在臺下的華為員工不時高喊口號。
孟晚舟就華為員工在不依靠西方技術的情況下開發新工具的工作表示了感謝,她說華為的研發實踐“猶如一顆顆珍珠”。
孟晚舟說:“如今,公司通過流水線的串聯,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隨著在國內知名度的提高,孟晚舟的全球角色逐漸淡化:她不再穿梭于世界各地,去會見國家元首和遠在各方的華為客戶。現年78歲的任正非仍是華為最有權勢的人物,也是這家未上市公司內部唯一擁有否決權的人。
任正非已提醒說,華為仍在為生存而戰。華為一度占據主導地位的智能手機業務已大幅縮減,如果拜登政府繼續推進其正在權衡的進一步技術限制,包括撤銷美國公司向華為銷售產品的許可證,那么華為進軍新業務領域的努力將變得更加緊迫。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