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有另一個潛在后果:CHIPS 法案還可能提高各種消費電子設備的價格。
拜登于 8 月 9 日簽署的價值 540 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一直是新聞,因為拜登政府于 2 月 28 日提出了一系列規則,以附加在援助建廠申請中——從限制到股票回購的外國投資,以及芯片公司為工人提供托兒服務的要求。半導體行業協會在 12 月表示 ,到目前為止,該法律已刺激對美國芯片制造的 2000 億美元宣布投資。
但分析師表示,一個問題是,將制造轉移到美國將提高芯片制造的價格——或許還會提高使用芯片的流行設備的價格,例如智能手機和游戲機。價格究竟會上漲多少取決于包括蘋果、Alphabet、三星和其他手機制造商如何調整設計、供應鏈和流程以削減其他成本。CFRA Research分析師Angelo Zino說。
芯片有多少手機成本
從表面上看,芯片價格的大幅上漲對消費者有影響,因為芯片在整個手機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如此之大。
總部位于渥太華的半導體信息 TechInsights 負責技術設備所謂“拆解分析”的Narinder Lall 表示,iPhone 14 Plus 的估計制造成本為 527 美元,其中約 54% 是手機中半導體的成本。Lall 說,其中估計有 81 美元是手機核心 A15 處理器的成本,該處理器由 Apple 設計,由 TSMC 制造。他說,世界上最普遍的電子設備中的其他芯片運行著 iPhone 的通信和內存。
TechInsights 表示,半導體是 iPhone 的最大組件成本,其顯示屏成本約為 64 美元,另外還有 98 美元用于相機,這些相機本身包含索尼制造的芯片。
據 Lall 稱,競爭對手的 Google Pixel 7 手機中的 Tensor 芯片售價 101 美元。這款手機的攝像頭估價為 88 美元。
對于三星來說,5G 調制解調器和核心應用處理器的組合在 S-22 Plus 手機 618 美元的制造成本中增加了 193 美元。
一些電信高管擔心成本會大幅增加。商業移動通信服務提供商 Social Mobile 的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莫爾科斯 (Robert Morcos) 表示,據他估計,芯片制造成本可能會上漲 40%。
以 iPhone 為例,這可能相當于超過 100 美元的新成本。
將芯片制造帶到美國在很多方面都是昂貴的。對于初學者來說,建立業務以及尋找勞動力和設備的成本更高。
臺積電首席財務官 Wendell Huang 在公司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美國芯片工廠的建造成本遠高于當今芯片的主要來源臺灣。
“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和設施的建設成本,美國晶圓廠的成本可能是臺灣晶圓廠的四到五倍,”黃說。“建設的高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許可證成本、職業安全和健康法規成本、近年來的通貨膨脹成本以及人員和學習曲線成本。”
《紐約時報》最近一篇關于 CHIPS 法案的報道援引 TMSC 的一家供應商的話稱,亞利桑那州工廠建設的成本“遠遠超出”其客戶的預期。
多年來,爭論一部全美國制造的 iPhone 可能要花多少錢一直是一場室內游戲,據稱成本可能飆升至 30,000 美元。但更主流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手機的零部件全部在美國制造,價格將上漲約 100 美元,而考慮到 CHIPS 法案影響的技術分析師表示,像蘋果這樣的設備制造商不會將與成本相關的大幅漲價轉嫁給消費者。
“Apple 不會將 iPhone 的價格提高 100 美元;他們很擅長尋找其他方法來控制成本,”Zino 說。
Zino 表示,雖然蘋果,尤其是蒂姆庫克,以精通全球技術物流而聞名,但三星可能更有能力控制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因為據信三星制造手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為其產品提供市場巨大的芯片和設備顯示器制造業務,這些業務歷來產生的利潤遠高于其硬件業務。“與地球上任何其他硬件公司相比,他們控制著更大比例的供應鏈,”他說,這意味著可能為消費者節省更多成本。
Apple 的豐厚利潤將有助于抵消任何影響。
TechInsights 智能手機策略高級總監 Linda Sui 表示:“我們預計蘋果不會將可能增加的芯片組成本完全轉移到消費者端。”她認為,蘋果近 40% 的硬件利潤率使其有空間消化芯片價格上漲并持有今年 iPhone 批發價格上漲約 2%。“鑒于 iPhone 用戶的強大用戶忠誠度和粘性……我們預計對消費者方面的影響將微乎其微。”Sui 說。
據白宮稱,新法律包括 390 億美元的制造業激勵措施,以抵消部分較高的成本。另有 132 億美元用于研發和勞動力發展。法律為半導體及相關設備制造的資本支出提供 25% 的投資稅收抵免。
Zino 指出,Apple 已經在美國設計產品和芯片。它已承諾讓大約三分之一的芯片在臺積電正在建設的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該工廠將于明年開工。
中國與技術供應鏈回流問題
Zino 說,Apple 轉向美國制造的芯片需要時間,因為 Apple 不得不敦促其合作伙伴在美國生產其最先進的產品。他說,最先進的設備使用 3 納米芯片,TSMC 預計要到 2026 年才會在亞利桑那州生產,但自去年以來一直在臺灣生產。
“他們將在未來幾年繼續使用 [離岸工廠] 來制造下一代手機,”Zino 說。
蘋果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但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分析師詢問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是否研究了與 CHIPS 法案相關的“相對于小幅價格上漲的需求彈性”。庫克沒有直接回答。“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那會是什么,但就成為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最大客戶而言,我們全力以赴。我很自豪能參與其中。這就是我要說的”他說。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研究主管杰夫·菲爾德哈克 (Jeff Fieldhack) 表示,蘋果公司在中國之外的多元化舉措將是漸進的,因為它需要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這家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估計90% 至 95% 的 iPhone 在中國生產,2023 財年 43% 的銷售額來自包括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區。
“這對蘋果公司來說是一場艱難的舞蹈,”Fieldhack說。
Morcos 說,他最關心的是 CHIPS 法案的局限性。如果不將相關設備制造帶回美國,例如設備電池、傳感器、攝像頭、天線和數百個其他組件,制造過程可能需要在美國本土生產最關鍵的組件,然后運往海外與數百個組件組裝其他組件裝入設備,然后運回美國供美國消費者使用。
盡管如此,規劃美國工廠的工作仍在順利進行中。在承諾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附近建設 170 億美元的工廠后,三星正在考慮向美國投資 2000 億美元的芯片工廠,并計劃在該地區建設多達 11 家晶圓廠。包括英特爾,美光, Global Foundries 和高通在內的公司還宣布了在美國擴大生產的計劃
Morcos 說,為了實現該法案更廣泛的技術生產回流目標,需要采取更多行動來吸引生產設備電池的工廠和設備本身。
“540 億美元是一大筆錢,”O'Donnell說。“向經濟中增加這種資金將會影響經濟。但與其他資金相比,這只是九牛一毛。”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