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減碳的前提在于識別及計算碳排放所在,企業供應鏈上下游往往比自身運營活動產生更多碳排放,因此蘊含著極大的減碳潛力。王潔認為,“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目的,也是企業的合規問題,未來很快會成為企業經營的通行證”。可持續發展落在實踐層面,將包括能源使用、原料選取、產品制造、運輸、使用和回收等在內的產業鏈關鍵流程納入碳中和路線規劃,圍繞業務需求打造端到端的綠色供應鏈,是企業聯合產業鏈合作伙伴協同減碳的重要途徑。
作為全球最早關注可持續發展,并將之作為戰略核心的少數公司之一,施耐德電氣承諾到2040年實現端到端供應鏈的碳中和,到2050年在供應鏈運營層面實現凈零碳排放。在具體實踐中,王潔將施耐德電氣端到端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概括為四大聚焦領域:
將節能低碳、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等理念和技術融合到產品設計中,到2025年將綠色材料的使用量增至50%,實現公司總營收80%以上的產品符合生態設計標準;
啟動供應商“零碳計劃”,嚴格實施綠色采購,對關鍵供應商實行碳排放準入機制。同時,幫助供應商建立和強化減碳能力,并提供碳足跡分析、碳軌跡定義等技術和脫碳解決方案;
貫徹精益生產理念,以領先的數字化技術踐行綠色智能制造,提升工廠能效、節約資源;
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實現智慧包裝,廣泛采用綠色環保包材,加強循環利用和回收,到2025年實現一次和二次包裝中100%不含一次性塑料。
在2022年度 Gartner “全球供應鏈25強榜單”評選中,施耐德電氣排名升至全球第二;在中國,施耐德電氣2021年供應鏈整體能耗比2019年下降了5.1%,并有4家工廠獲得了碳中和認證。這一系列成就充分顯示了施耐德電氣作為可持續踐行者與賦能者的明晰規劃與堅實實踐。王潔表示,施耐德電氣將持續推進自身乃至整個供應鏈的碳中和進程,積極參與可持續生態系統的構建,以端到端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能力全面賦能客戶和合作伙伴,為“雙碳”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