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匯川技術官網,公司創立于2003年,聚焦工業領域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專注于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定位服務于高端設備制造商,是國內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領軍企業和上市企業,入選“2020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排名第93位。匯川技術擁有蘇州、杭州、南京、上海、寧波、長春、香港等20余家分子公司,2021年匯川技術研發投入16.85億元,擁有員工1.69萬余人。
財務數據方面,匯川技術于2022年4月26日披露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
年報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9.4億元,同比增長55.87%;實現歸母凈利潤35.73億元,同比增長70.15%。

▲截圖來源:匯川技術2021年年報
一季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7.78億元,同比增長40.01%;歸母凈利潤7.17億元,同比增長11%。

▲截圖來源:匯川技術2022年一季報
近10日(5月13日至5月26日)共有276家公司獲機構調研,調研機構類型顯示,證券公司調研達233家,占比最多;基金公司調研218家,位列其后;海外機構共對74家上市公司進行走訪。海外機構調研榜單中,匯川技術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達到243家,最受關注。
匯川技術在接受調研時表示,雖然當前經濟壓力大,且疊加疫情影響,對行業需求造成一定影響,也給企業經營帶來了挑戰,但公司仍能找到較好的切入點,持續在挑戰中尋找機會。大概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①公司在戰略部署上具備前瞻性
從變頻器產品開始,到PLC+伺服,再到DDR/DDL電機、氣動產品等新產品,公司能夠提供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同時,對于不同行業,公司能夠快速識別行業的工藝特點,并以不同產品形成不同層次的打包方案,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客戶的需求。從滿足客戶解決方案的需求上,公司具有較好的競爭優勢。
②抓新興行業的結構性機會
公司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較寬,憑借高效、高精度的多產品解決方案,抓住了在鋰電、光伏、風電、半導體、汽車裝備等行業中的結構性行情。在這些行業里,公司仍保持相關產品銷售額的快速增長,這能有效對沖整體市場需求放緩帶來的擾動。
③國產化趨勢進一步提升
為保證供應鏈安全,越來越多的客戶會選擇有競爭力的國產供應商。公司仍繼續受益于國產化的“東風”,越來越受到客戶的青睞。
④供應鏈組織能力
在供應鏈形勢較為緊張時,公司具有較強的供應組織能力。以“有貨就是競爭力”這一優勢,抓住了替代機會,讓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此外,匯川技術今年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目標是:收入端要實現快速增長,利潤端實現盈虧平衡或略有盈利。從已定點項目的客戶結構上看,新勢力車企客戶除了過去的理想、小鵬、威馬之外,也有新的品牌進入;傳統車企方面,圍繞廣汽、長城、奇瑞等客戶,新增較多定點。目前,從1-4月份新增訂單來看,傳統車企客戶訂單開始放量,且在訂單結構上形成較好支撐。
2022年被匯川技術定義為國際化年,也就是說匯川技術從今年開始會大力拓展國際業務,將人員、資源投入海外市場。從區域銷售維度來看,匯川技術重點拓展三個市場:一是東南亞,這是未來制造基地;二是印度為主的南亞還有中東;三是歐洲。這三個市場對產品及解決方案有不同的需求,匯川技術針對不同市場,在產品適應性上已經做到了不同的對應,比如:在印度市場,電梯和注塑機等行業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取得較好的品牌認可;在韓國市場,伺服產品這兩年取得較快增長;今年針對歐洲市場推出的新產品,較好地滿足歐洲市場的需求。
從市場營銷角度,行業線出海是國際化重要的策略。在電梯、注塑機、空調制冷、空壓機等行業,世界500強的公司在中國的分部已較大規模地使用匯川的方案。匯川技術通過與這些跨國企業客戶間的聯系,向他們在全球的其他分部去延伸業務。目前,匯川技術已搭建了幾十人的團隊,逐步落實行業解決方案出海的銷售策略。
從本土化制造角度,匯川技術今年會落地海外本土化制造,目前已啟動歐洲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從收入增速方面來看,預計未來幾年海外業務增速高于國內業務增長。
匯川技術這兩年在常州、岳陽、南京等地擴建產能。其中,岳陽工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建設;常州工廠一期工程去年開始建設,預計今年年中投產,二期工程今年啟動建設;南京工廠今年啟動建設。整體上看,今年廠房建設和新增產線設備等,投入較大,預計會有大概30億左右的資本開支。隨著以上幾個生產基地的投建,公司產能壓力將逐步緩解;且伴隨多地產能部署,公司連續性生產能力將大大提升。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