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科學》雜志刊登一篇關于太陽能的文章稱,京都大學開發了一項新技術,可使太陽能發電能力提高至現在的2倍以上,通過一種特殊的濾光器,可將普通光轉變成太陽能電池易于吸收的光。
專家曾一度認為即使改良現有普遍用于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硅,也只能將20%的太陽能轉換率提高至30%左右。這是因為太陽光中混合了各種不同波長的光,而硅只能吸收某種特定波長的光并將其轉換成電能。
據了解,京都大學的教授野田進等人開發出了一種過濾器式的材料,可以過濾出特定波長光。這種材料是由鋁家砷半導體膜包裹另一種厚6.8納米(納米為10億分之1米)的砷化鎵半導體膜而成。
這項技術的原理是,物體加熱時,其內部的電子會做雜亂運動,并發出各種不同波長的光。用2種類型的半導體膜限制電子的自由運動,使光的波長保持在特定范圍內,從而增大光的強度。
據悉,如果將這種半導體材料應用到太陽能電池的濾光器上,能量轉換率至少將達到40%,最高可達70%左右。不過,業內專家指出,由于成本原因,目前推廣使用此項技術并不現實。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