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偉說,物聯網時代不僅可以實現人與物的交流,還可以實現物與物的交流。“比如,在物聯網時代,正出差在外的你可以通過手機控制家里的電器,當臺風來臨時,通過手機把家里的窗戶關上。”物聯網的終端不是電腦,而是傳感器和驅動器,傳感器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國內在傳感器方面缺少核心元件,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探索新型磁敏材料,設計并制作原創的磁敏元件。”
李潤偉介紹說,磁電子學是通過磁場實現對電子輸運特性調制的交叉學科。電子既是電荷的載體,同時又是自旋的載體。如何通過控制電子的自旋來操縱電子的輸運過程?這正是磁電子學所要研究的。例如,對磁電阻效應的研究就是磁電子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磁場作用于磁性材料中導電電子的自旋,可以導致電阻發生很大的變化。基于這一效應可以制成超高靈敏度的磁性傳感器,可以應用在電子羅盤、地磁導航、弱電流探測乃至疾病診斷等領域,“把磁性傳感技術與生物檢測分析技術相結合,還可以應用在腫瘤的早期檢測、食品中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檢測中。利用超高靈敏的微磁探測技術甚至可以檢測到腦磁圖和心磁圖,用于心腦疾病的早期診斷。”李潤偉說,磁電子學的另一個研究方向是磁存儲,應用于磁記錄介質、讀出磁頭、非易失性隨機存儲等領域,具有速度快、存儲密度大等優點,是未來信息科學的主導技術。
李潤偉告訴記者,他們在省杰出青年團隊項目的資助下,正在發展新型傳感和信息存儲技術。李潤偉入選了中科院“百人計劃”、浙江省“千人計劃”、浙江省“151新世紀人才”計劃行列。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