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研華的趙國祥有著較為深入的思考。他認為,有志于開拓智能領域的自動化廠商,自然會面臨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面對如此寬泛的領域,任何廠商也無法獨自覆蓋智能產業的整個架構。而這個時候,以市場實際的需求為導向,同時將這種導向性與廠商本身的優勢相結合,是十分重要的。
事實上,研華早期對智能領域的切入就是遵循了這一導向。例如,面對一些工業用戶提出的對設備進行遠程維護等設備智能管理的需求,研華正是充分利用其在工業自動化、嵌入式系統平臺與嵌入式核心等方面的領先技術資源與基礎,推出DiagAnywhere與SUSIAccess等遠程設備管理工具,實現對遠端設備進行狀態監控、報警,系統恢復與保護以及遠程開關機、KVM等產業云端服務功能,同時結合遠端現場監控與維護的需求,則可結合發揮其基于Web瀏覽器技術的WebAccess組態軟件方面的功能優勢,實現全功能Web客戶端的在線監控、調試與維護,滿足了這些智能化需求,并逐步將其智能應用的版圖進行延伸。
而面對正在開拓的眾多垂直行業時,以需求為導向就更加重要。趙國祥談到:“針對各個行業進行智能應用的深入拓展,恐怕不存在某種‘通用’的解決方案,因為每個行業的特點各不相同,其真正的智能化需求與行業Know-how息息相關。”為此,研華在開拓行業時并非“單打獨斗”,而是積極與專注行業的集成商和對行業有影響力的院所進行合作,實現“共贏”的結果。
正因為如此,趙國祥也極為強調“合作”在開拓智能領域中的重要性。他談到:“我認為面對智能這一領域,不同的自動化廠商之間的合作大于競爭。研華作為智能架構關鍵組件與技術的領先提供商,也仍然要與眾多合作伙伴進行緊密合作,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包辦如此巨大的產業架構。”
趙國祥認為,當前廣大自動化廠商的機遇,在整個智能架構的感知層、網絡層體現得較為突出。以研華為例,其服務于智能架構的產品從下至上包括有線/無線數據采集類產品、智能網關產品、無線通信產品、控制終端產品以及基于Web技術的WebAccess組態軟件產品。而更上層的一些應用級核心服務,更多的由相應產業領域的系統集成伙伴與IT合作伙伴來提供。因此,在面對龐大的智能架構時,合作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智能”這個概念已經走入了我們的生活,并滲透進越來越多的領域。從早一些的智能交通、智能樓宇,到新興的智能農業、智能醫療,“智能”的身影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始變得無處不在。不僅如此,在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核心產業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的要求也不約而同地得到了重點闡述,這無疑標志著無論是從市場應用層面,還是從政策規劃層面,“智能時代”的來臨已經順理成章。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