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教授表示,智能安防與傳統安防的最大區別在于智能化,我國安防產業發展很快,也比較普及,但是傳統安防對人的依賴性比較強,非常耗費人力,而智能安防能夠通過機器實現智能判斷,從而盡可能實現人想做的事。楊教授以智能視頻和非智能視頻舉例,智能視頻使人可以不必盯著畫面,機器自動識別,并能對突發事件自動報警,而非智能視頻監控則需要人去判斷。
物聯網安防也有智能判斷,比如周界防范,對于刮風下雨等自然情況,導致圍欄晃動,經過智能分析可以判斷出是否是風力等自然因素影響,或是有事件發生,從而排除因自然因素導致的誤報警情況發生,減少因誤報導致的出警,降低了保安人員的勞動強度,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智能安防是按照人的思維方式處理安防報警的事件。
我國安防產業在向智能化邁進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其中最重要的阻力就是算法。由于智能安防的智能程度不同,簡單的情況可以進行分析判斷,遇到復雜的就不行了。比如人流識別,簡單街道人流識別也簡單,但是在復雜街道或復雜場景,智能視頻在分析時經常無法識別,且識別的準確率低,算法不好就使得準確率得不到保證。例如周界系統調的域值高了容易誤報,域值低了容易造成不報。楊磊教授認為,現在安防業的智能程度還不夠,智能化還無法達到人眼識別的程度,安防智能化的可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
物聯網盛行,近期安防企業搭上物聯網快車刮起了一股“并購潮”,其實安防企業的并購一直在發生,在前幾年,中國安防(CSST)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并購,意圖做安防行業龍頭老大,甚至壟斷,然而并購以后成本很大,預期結果并不理想。對于現在的安防企業來講,有些小企業蒸蒸日上,這種強勢的小企業并不希望被并購,而另一種呈現弱勢、不景氣的小企業則更愿意被并購,搭車并購能使弱勢企業擁有一大筆收益,且并購后在項目中標容易,有助于企業發展。
在談到智能安防解決方案時,楊教授很自豪的講,我國智能安防發展水平與國外相當,技術上相差無幾,在解決方案的設計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目前來講最重要的還是智能安防各子系統之間的關聯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大的智能安防系統,包括周界、出入口、區域防范、視頻監控等子系統,在進行方案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一旦某一個區某一路出現問題,應如何解決。一個區出現問題,就要考慮到報警器是否能報警,以及接警、出警等后續手段問題。
智能安防是一個整體的系統,解決方案應該考慮到一旦某一路出現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整個管理平臺是否做到可視化,從而直接能從管理平臺上看到,進行遠程維護,可視化的管理平臺避免了對整個的安防系統進行逐一排查,大大的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安防保障水平。優秀的智能安防解決方案需要做到自診斷、自維護,出警處理、接警措施及應急措施等都應全面考慮,讓系統按照人的思維方式處理問題,從而做出系統的判斷,真正提高安防智能化水平。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