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第二大半導體代工廠,華虹半導體宣布將全面發力與IGBT產品客戶合作,積極打造IGBT生態鏈。目前由華虹代工的IGBT已經導入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白色智能家電等領域。
華虹半導體目前擁有7座半導體工廠,這些工廠分布在金橋、張江、康橋、無錫四大制造基地,其中位于上海金橋和張江華虹一廠、二廠、三廠為8英寸生產線,產能均在5-7萬片左右。而華虹五廠、六廠和七廠都是12英寸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生產線,產能均在3-4萬片左右。
華虹七廠位于無錫,占地面積約700畝,總投資100億美元。其中首期投資為25億美元,于2019年建成投產,是一條月產能4萬片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
從生產工藝來看,華虹工廠覆蓋了95-14nm多種工藝節點,其中一廠為95nm,二廠是0.18um,三廠工藝為90nm。12英寸生產線中,五廠工藝節點為55-28nm,六廠工藝節點為28-14nm,七廠采用90-55nm工藝。
差異化技術競爭,堅守特色工藝
華虹半導體是業內領先的特色工藝純晶圓代工廠,公司正在推進8英寸+12英寸戰略,齊頭并進,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差異化技術與更充足的產能。
從半導體工藝來說,未來發展有兩大方向,一是向小型化發展,例如臺積電的模式,5nm工藝制程已經實現了量產,同時突破了2nm工藝。二是華虹所走的特色工藝路線,例如專門針對于模擬射頻、無源器件、功率器件、傳感器和生物芯片等工藝,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追求制程不是唯一的方向,隨著智能化社會的趨勢,對于多樣化的集成電路需求不斷增長。不同的器件有著不同的生產需求,例如分立器件、光電子、傳感器對工藝先進尺寸要求不高,這些器件更需要特殊的差異化工藝,而不是先進制程。
華虹半導體一直堅守特色工藝路線,而這些特殊工藝在物聯網時代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優勢,特別是在超級結、IGBT功率器件領域,華虹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隨著物聯網、新能源汽車領域對功率半導體需求增加,這種特色工藝更適用于市場,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于本土廠商來說,集成電路多樣化的需求放大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代工廠可以選擇某一個行業深耕,從特色工藝著手,創造出自身的競爭力,華虹半導體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走向成功,規模越做越大。
IGBT國產代替,瞄準中高端市場
隨著國家對于芯片產業國產化的重視升級,本土廠商將會獲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同時市場和資本的助力,本土半導體產業進入了快速崛起的階段。包括設計、代工和封測都的自主化,本土企業擁有巨大的優勢和發展機會。
華虹半導以集成電路制造為主業,8英寸生產線方面,華虹一、二及三廠每月總產能達到18萬片。12英寸生產線方面,有五廠、六廠和七廠,可以滿足多種特殊工藝器件的生產需求。
在業務方面,華虹半導體主要代工閃存、分立器件、電源管理系統、邏輯及射頻等產品,其中分立器件占比33%左右。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工控的需求擴張,華虹半導體在IGBT及MOSFET等分立器件方面保持著40%的增長水平。
目前華虹半導體瞄準中高端市場和IGBT業務,12英寸IGBT技術研發進展順利,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IGBT制造領域,華虹半導體積累了深厚的經驗,作為全球首家提供場截止型IGBT量產技術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華虹在導通壓降、關斷損耗、工作安全區、可靠性等方面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總的來說,IGBT巨大的市場潛力毋庸置疑,而芯片制造國產化形勢緊迫。目前,在中國芯片產業鏈中,從設計到生產和封測,都已經涌現了一批實力的本土廠商,國產芯片制造業有望快速崛起。而IGBT作為一種特殊的芯片,需要特殊的制造生產工藝,這種需求和華虹半導體堅持特色工藝的戰略不謀而合。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