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滲透智能電力各環節
物聯網作為智能電網末梢信息感知不可或缺的基礎環節,在電力系統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物聯網將滲透到電力輸送的各個環節,從發電環節的接入到檢測,變電的生產管理、安全評估與監督,以及配電的自動化、用電的采集以及營銷方面都要采用物聯網,在電網建設、生產管理、運行維護、信息采集、安全監控、計量應用和用戶交互等方面將發揮巨大作用,可以說80%的業務跟物聯網相關。
目前,智能電網的發展為物聯網技術相關領域的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同樣,物聯網相關技術發展與應用,也為智能電網發展賦予新的含義,極大地刺激和促進了全球范圍內智能電網方面的技術和建設性投資。根據研究預測,到2030年,僅美國在智能電網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將達到600億美元,2017年亞太地區的投資也將達到1713億美元,到2020年歐洲對智能電網技術的投資預計可達803億美元,在此之間中國必將成為最大的消費市場。
我國很早就開展了智能電網的基礎研究工作。在智能電網相關的清潔能源及接入、儲能、特高壓輸電、大電網運行控制、靈活交流輸電、數字化變電站與數字化電網、配電網自動化、狀態檢修與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自動抄表和自動測量、定制電力、通信、信息化等技術領域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工程建設以及智能電網標準化的研究和制定。據相關調研顯示,目前,電網光纖通信網絡、管理信息系統已全面展開建設,在調度自動化、電網實時動態監控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突破,為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電網與用戶雙向互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物聯網與智能電網結合將大大提升智能電網信息通信支持能力,將物聯網關鍵技術應用于智能電網,構建電網運行及管理信息感知服務中心,將為占領世界智能電網的制高點提供支撐。
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智能電網,可實現先進可靠、靈活接入、統一標準的通信信息感知和接入,實現分布式智能信息傳輸、計算和控制。通過智能傳感器把各種設備、設施連接到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信息服務總線,可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以此來降低成本,使電網運行和管理達到最優。
發電環節。在堅強智能電網發電及儲能環節,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于抽水蓄能電站的機組運行狀態檢測、電氣參數監測、壩體監測、站區污染物及氣體監測、脫硫監測、儲能監控等方面。在風電場及光伏發電站等新能源接入方面,物聯網應用體現在對分布式場站區域內風力、風能、風速、風向的監測,光照強度、光源可利用時間數的監測,微氣象地理區域環境中溫度、濕度、氣壓、降雨、輻射、覆冰等要素的實時采集,實現對新能源發電廠的自動監測、功率預測和智能控制,提升機網協調水平和資源優化配置,保障能源基地安全穩定經濟運行。
輸電環節。在堅強智能電網輸電環節,物聯網應用于輸電線路覆冰、微風振動、舞動、風偏、弧垂及桿塔應力監測;利用光纖傳感技術實現對導線溫度等參數的在線監測及載流量動態增容、預警;利用無源光波導傳感器實現對絕緣子串風偏、污穢、鹽密等的監測;利用圖像/視頻傳感技術實現對線路防盜、桿塔傾斜、基礎滑移、接地腐蝕的實時監控,為輸電線路故障定位和自動診斷提供技術支撐,為線路生產管理及運行維護提供信息化、數字化的共享數據,最終實現輸電線路的安全、高效、智能化巡視,提高輸電可靠性和安全性。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