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軍工行業的發展,不僅從國家戰略政策的制定到軍工行業的產業政策,均給予了軍工行業大力扶植。特別是在當前的經濟結構轉型戰略中,將軍工行業確定為我國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未來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目前國家確定的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材料、高端制造、網絡信息、生物醫藥等,其中除了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軍工行業直接相關,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也和軍工行業高度相關。
胡錦濤主席在2011年12月6日會見海軍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代表和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代表時提出加快海軍轉型建設,拓展深化軍事斗爭準備。此次講話體現了中央最高決策層對我國軍備建設的重視,預期未來在軍工領域,尤其是海軍裝備和遠程作戰裝備的投資力度會進一步加大,預計將在未來10-20年對我國軍工行業形成長期利好。
2011年下半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相關部委參與起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面向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七個《規劃》正陸續上報國務院,9月后陸續對外公布。根據該規劃,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將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將定位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是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包括航空裝備、衛星制造與應用、高鐵及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等五大重點領域。其中航空裝備制造業將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并獲得產業立法保障,這將對航空產業長期、穩定而快速的發展帶來強有力保障。發動機可能在2012年被確立為我國重大科技專項并在未來的五年內得到國家的政策和財政大力扶植。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化轉型升級,努力將生物、新能源、高技術服務業培育成為新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壯大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戰略性產業。(2009年12月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全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工作會議”的講話)。
2008年1月發改委頒布了《高技術產業化“十一五”規劃》規定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實施的16個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這16個重大專項包括民用飛機、衛星應用、新材料等。
2011年全球安全局勢緊張,我國外部安全環境惡化,我國領導人對外部安全環境的變化非常重視,并做出了具體部署和指示,這都將對我國軍工未來的發展形成非常有利的政策環境。
航空制造業:
2010年我國航空制造業取得了近20%的高速增長,預計我國航空制造業未來五年仍有望持續16-20%左右的高增長。目前中航工業集團的航空發動機、直升機、通用飛機和航空發動機呈現高速增長趨勢,未來我國將在大飛機產業鏈上投資超過600億元,在發動機研制上投入將超過100億元,這都將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參與機會。
航天產業:
2010年我國航天產業取得了高速發展,航天科技集團四大主營業務和航天科工集團的三大主營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四大科技專項有序推進,航天技術應用類產品出現高速發展態勢,全行業總體經濟運行態勢良好。2011年為航天改革調整年,以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為代表的很多研究院和上市公司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行政調整和資產從新劃分。
兵器工業:
較慢的穩定發展,全行業整體機會不大,部分有資產注入的公司可以適當關注,存在短期催化劑行情的可能。
船舶工業:
船舶行業的訂單呈現明顯的結構性分化,國家領導人對海軍建設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海軍裝備訂單明顯提升,海洋工程剛剛啟動,2011年訂單爆發性增長,民用造船訂單2011年四季度出現大幅下滑,船舶上市公司不多,中船股份,中國船舶,廣船國際,但企業規模較大,民品訂單占比較高,業績有一定下滑的危險,船舶行業呈現結構化差異。近期發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高新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躋身高技術產業化重點,目前,中國的海洋工程裝備產品還未完全成熟,產品結構還不完整,雖然成熟產品不多,但潛力巨大,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把握產業轉移時機,根據我國海洋工程產業鏈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潛力,抓住產業鏈中的高附加值區域:海洋工程的設計研發,尋找結構性機會,2012年船舶行業整體趨勢看淡,但是存在結構性機會,如航母、大型驅逐艦等、海洋工程裝備的結構性機會和短線催化劑行情的可能。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