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又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工廠好比戰場,如果把生產相關物料看作糧草,那么電子看板(E-KANBAN)則相當于戰地指揮官的“作戰地圖”,可以坐觀全局,運籌帷幄。
看板管理是現代JIT準時生產模式的重要體現,是生產管理人員獲取生產、任務的相關信息的途徑。相對于傳統的看板卡片傳遞信息和指令的方式,如今,基于RFID識別技術的電子看板(E-KANBAN)系統已經成為當前主流——即用RFID標簽替代看板卡片,以即時掌握各個生產環節的實時動態、減少工作中出現的浪費現象,以及靈活展現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指標和信息。

可視化賦能
對于大部分的工廠管理者,往往需要實時查看生產所的物料狀態、所處位置、下一步流向等等,才能更好地進行生產調度和規劃。通過電子看板系統,可以實現訂單管理、生產排程、采購管理、品質管理、倉存管理、車間管理、出貨管理等過程中的數據可視化。

先進的可視化電子看板管理的背后,RFID 技術的運用至關重要——它使識別過程的全自動化成為可能。利用RFID技術,匯集各類物料的大數據,幫助形成物流動態視圖。這就意味著更快的追蹤速度、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少的人為干預。
當零件托盤在車間內移動時,通過固定在上面的RFID標簽讀取數據,觀察庫存使用程度,并將數據發回給 ERP 系統,通知補貨。這樣可以根據實際生產消耗和ERP生產計劃以及預測、提前期和所在車間的最佳庫存水平,產生零件需求拉動信息,做到實時需求平衡。


另一方面,基于這些RFID數據,結合WMS和ERP等外部系統,可以自動發送拉動信號到倉庫管理系統觸發補貨信號,或者通知零件供應商補貨到相應的地點
巴魯夫RFID:電子看板的成功關鍵
電子看板系統的RFID技術選擇,首先要考慮應用的容器類型和環境條件,譬如是否需要大容量的HF高頻RFID芯片以滿足大量數據讀取需求?是否需UHF超高頻RFID實現較大的讀取距離,以作為跨過程的物流系統組成部分?是采用分散數據(讀/寫)還是集中式數據(只讀)處理?

其次,RFID提供商是否能夠針對各類RFID看板應用選擇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以及是否具有豐富的工業應用經驗?
巴魯夫在工業識別領域的經驗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就已經是制造業專用低頻系統工業識別領域的先驅者。今天,巴魯夫已經在低頻到高頻和超高頻的全系列 RFID 技術領域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和工業實施能力。
針對電子看板應用場景,從RFID處理器到RFID讀寫頭和芯片的整套可追溯性方案,巴魯夫是一家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例如,巴魯夫提供的BIS M、BIS V高頻芯片,可以達到400 mm 讀寫距離和128K字節用戶內存,遵從ISO 15693和14443A世界級標準,也可用于最高220℃高溫,以及支持各類總線接口、IO-Link等通訊協議,代表了當前可追溯領域的領先技術趨勢。
電子看板,其根本目的是精益生產,整個過程中不需要手工干預。而這一點,恰恰是巴魯夫RFID技術所能夠提供的真正價值所在。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