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區域分布上來看,在2009年之前,重慶市在環境監測儀器制造產量上一直占據半壁江山,但隨著上海、天津等地的崛起,這一情況正在改變,目前主要產區集中在環渤海和長三角經濟圈。同時,就行業骨干企業的分布情況來看,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州、重慶等地,其余則分布在河北、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存量更新與基層監測站建設加速,將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
2005年以前,環境保護尚未得到足夠重視,環境監測儀器的市場需求還沒有得到完全釋放,行業平均增速為35%。進入2005年后,國家為完成污染減排任務和監測能力建設任務,集中安裝了大量的環境監測儀器,特別是常規污染源的在線監測儀器。因此,這一時期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增速超過50%。截至2011年11月,重點省市污染源基礎參數的監測設備已基本安裝完畢,但由于設備生命周期所限,2006年以前安裝的常規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將在2012年開始陸續更換,促進了需求的增長。
環保部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對氨氮、氮氧化物和重金屬的監測有明確的約束,同時對市級以下監測站及農村監測給予了重點關注。目前,環境空氣及水質監測主要集中于工業化程度和人口密度高的省級及重點城市建立監測站。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推進,二三線城市以及農村對環境監測的需求日漸迫切,國內的監測點明顯不足。可以看到,由于二三線城市和農村數量龐大,同時需求主要為中低端儀器,這對于國內儀器廠商而言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綜上所述,在PM2.5政策紅利的作用下,在環境保護與民生質量的共同關注下,在監測儀器存量更新與增量增長雙重因素的刺激下,監測儀器市場的產品結構將日趨豐富,大氣和水質監測并行發展,儀器更新換代以及基層監測站新需求即將到來,令中國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備受期待。賽迪投資顧問預測,中國環境監測儀器市場的增長速度將在2013年達到高峰,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5.53億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