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下旬安裝、調校完畢以來,這些設備就時時牽動著萬本太的心,只因監測的正是去年12月起在全社會廣受關注的新空氣質量指標--PM2.5。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去年12月底,環保部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次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而今年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就將開展PM2.5監測。至此,一個過去被長期忽視的重要指標終于被納入空氣質量監測范圍。
但對一個之前從未大范圍監測過PM2.5的國家來說,如何讓監測數據精確、可信無疑是頭等大事。為此,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1月8日起先后調集了美國賽默飛世爾(ThermoFisherScientific)、美國MetOne、河北先河環保(300137)、武漢天虹等6家公司的9種PM2.5自動監測儀器,開始了一場不同廠家、不同原理的單機比對測試。萬本太此行正是來了解對比測試的進展情況,并對今后工作提出意見。
而對這場發生在實驗室里的“暗戰”,各家公司也都心知肚明:“暗戰”的結果很可能關系到未來國內首批PM2.5自動監測儀器采購招標的歸屬,其背后更牽涉到一塊百億投資大蛋糕的分配。
作為指導行業發展的重量級文件,一份《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日前已悄然印發。
據知情人士透露,河北省已要求在3月底之前完成省內11個地級以上城市國控點的PM2.5自動檢測設備采購,其中,僅省站點的首批采購量就達1000多萬元。預計其他省份從3月份起也要陸續展開采購--這一時間點較之前業界的預期要大大提前。
顯然,另一場規模更大的環保“暗戰”也已在PM2.5的催化下蓄勢待發……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