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月底,成都街頭小雨紛紛,迎賓大道兩旁的香樟樹與草坪綠意依舊,少了冬天的寒意蕭瑟,倒是多了一份春天的明媚與活力。來來往往的成都人, 把這座中國最宜居城市的幸福感都寫在了臉上。
此時,東方日立(成都)電控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日立”)總工程師賴成毅先生正在為公司的二十周年慶典忙上忙下,主持完上午場的專家論壇,下午還要作為優秀員工代表演講,中午1點30分還準時接受了我們的采訪。與賴總工初次見面,讓人感到極大反差的是,嚴肅、刻板的工程師印象并不屬于他,一張溫和的臉上寫滿了平易近人的喜悅與舒適。當然,這些形容詞并不是他的全部。

東方日立(成都)電控設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賴成毅
11月28日,東方日立迎來“20周歲”生日,以及與日立集團合資“15周歲”生日,從1999年創業之初白手起家,到2004年合資公司后的蓬勃發展,有過創業的艱辛,也有過奮斗的喜悅。二十年櫛風沐雨,東方日立已然從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了活力健壯的青春少年。
2002年,帶著對未來的懵懂憧憬,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后加入東方日立至今,賴總工已經陪伴公司一起走過了17個年頭,步履無從輕快,總是和踏實、嚴肅相伴。
當前,國內變頻器市場基本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有一定口碑的變頻企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也都已占得一席之地,一味地進攻并不是最佳的戰略手段。
那么,在現有的江湖格局下,變頻企業如何找尋向上突圍的發力點?作為國內高壓變頻器企業的品牌翹楚,東方日立如何在強敵環伺的國內市場持續保持領先,又將以何種核心競爭力與跨國一線品牌企業分庭抗爭?對此,借東方日立二十周年慶典之際,我們與東方日立總工程師賴成毅先生進行了一場深入交流。
變頻器后服務市場,另一個黃金時代
在接近十萬臺的高壓變頻器存量市場,存在大量的升級改造空間。
一方面,早期生產的高壓變頻器在可靠性方面存在巨大隱患。另一方面,大量超過十年運行期的變頻器,即將壽終正寢。此外,還有部分廠家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甚至直接退出,無法繼續為用戶提供服務。基于對市場的深刻洞察,賴總工判斷,這些改造和后服務市場在未來幾年可能會實現較大的增長。
2019年,東方日立在經營收入方面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改造業務的增長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早在2010年,東方日立就領先進入了國內變頻器后服務市場的腹地。賴總工帶著自豪地回憶介紹道,當年由東方日立改造的美國羅賓康的兩臺設備,至今仍在正常運行。
那么,變頻器后服務市場的升級改造究竟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給客戶帶來最佳體驗?賴總工詳細介紹了東方日立的定制化改造原則和思路:堅持以“安全、可靠、改動小,投資少”為原則,以“參數優化、硬件升級、功能完善”為改造思路的。
比如有客戶要求在72小時內完成變頻器改造,我們在經過細致周密的調研之后,利用豐富的改造經驗,因地制宜地提出改造方案并且迅速實施,保證在客戶要求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改造。
變頻器的升級改造不僅可以為用戶大大節省設備安裝成本,而且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給終端用戶帶去的經濟效益是實實在在的。目前,東方日立已完成了對成百上千臺變頻器的升級改造,包括國內所有能叫得出品牌的產品幾乎都重新換上了東方日立的品牌LOGO。
極致細節,讓產品盡善盡美
在周年慶典上,東方日立對外發布了第六代高壓變頻器。與上一代產品相比,在便捷性、可靠性、智能化方面,第六代高壓變頻器已經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進入了“智變”的新階段。
在問及為何選擇當前現在發布新產品,賴總工直截了當地給出了回答,水到渠成,意料之中。
距離上一代高壓產品的發布已經過了4年時間,第六代產品的核心即是以盡善盡美的產品,滿足終端用戶的一切需求。盡量做到功率密度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讓用戶調試、操作更簡單便捷,以及實現自動化生產提高性價比的需求。
成立之初,東方日立一直堅持以電力電子產品,特別是高壓變頻器為主營業務。在2004年與日立合資之前,已經擁有了完整的自主開發能力,包括變頻器的控制系統軟硬件、主回路以及結構全部實現自主研發,并且構建了獨立的產品系列。
2004年與日立集團合資以后,日立將原有設計的高壓變頻器引入到國內組裝以及銷售,由此東方日立成為了日立集團在中國地區高壓變頻器的最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尤其是在生產工藝與品質管理方面,東方日立深受日立集團的啟發與影響。
日立集團是日本乃至全球最大最有名的制造業企業之一,追求極致完美、嚴謹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日本企業中備受推崇,而且日本生產者對產品反復研究、精雕細琢、極度注重細節的理念全部傾注于手中的產品中,將對產品負責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對產品盡善盡美的追求精神,跟隨日立漂洋過海烙在了合資企業東方日立的全部運營管理體系中。
關于日立如何以精益管理的理念影響工程師對產品設計與生產工藝細節的認知,賴總工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
剛合資后,日立的專家到公司調研,當時他們拿出了“引以為傲”的新設計功率模塊樣品,日本專家看完就用雙手比劃了一個叉。翻譯解釋道,專家認為這個設計只能給零分。當時對研發工程師團隊的沖擊相當大,一致認為日立專家太過嚴苛。
當初我們片面地確信只要實現了主要功能的產品就可以使用,但是隨著與日立專家深入的交流,越發覺得認識上的局限與不足。
后來向日立專家求證到底是何處有缺陷,日立專家告訴了他們一個之前完全沒有的概念——功率單元有懸浮導體,在高壓壞境中極易出現電暈放電,引起嚴重干擾。在國內工程師看來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成了日本專家眼里一無是處的“廢品”,這種類似的技術問題多不勝舉。在日立專家的眼里,只要有設計缺陷的產品,無論可不可用,都只能給零分。
“與日立合資以后,我們就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長,不僅掃除了一大堆設計上的盲區和誤區,還被日立技術專家嚴謹的態度時刻影響著。”在賴總工看來,看似極端的觀念,卻給東方日立的工程研發理念乃至整個經營管理體制都帶來正向的激勵作用。
合資以后,日立對整個公司的技術進行了梳理與審核,并安排技術專家常駐。短短兩年時間,在日立的幫助下,原有的國產產品“脫胎換骨”,從設計到生產都有了質的飛躍。
與此同時,在車間生產制造管理與品質管理方面,通過不斷向日立學習,東方日立已基本達到了讓日立放心地將產品放在中國生產的要求,“S(安全)>>Q(質量)>D(交期)>C(成本)”的理念更是深入公司每一個員工的心中。
正因為如此,為了更加貼近用戶需求,東方日立的高壓變頻器產品也形成了兩個系列——對于對產品品質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戶,提供日立原設計在中國組裝的HITACHI品牌產品;對于對性價比要求比較高的用戶,則提供合資產品滿足客戶需求。
其實,這兩種產品從主要用材和生產制造都是一個標準,主要區別在于核心的控制系統和在細節的設計上。HITACHI品牌產品凝聚了日立公司三十余年的變頻器設計和應用的經驗,特別是在大容量和高性能領域,與合資品牌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目前,東方日立圍繞高壓變頻器這個主營業務,為用戶提供大容量、高性能,高品質的進口品牌產品,以及性價比更高的合資產品,全方位滿足不同用戶的多元化需求。而且所生產的產品開始銷往國外,從東南亞、南亞,到非洲,再到歐洲,以及跟隨“一帶一路”的版圖,在廣闊的市場中獲得了來自全球不同用戶的信賴與選擇。
與日立合資15年間,日立不僅為東方日立帶來高品質的產品線,還帶來了嚴謹規范的設計理念與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為推動東方日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服務是最好的營銷力
“應對外部競爭的策略,我們總結出這么一條規則:與民營企業比拼品質和服務;與進口產品,比拼價格和服務。服務是我們的核心。”即使變頻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但是“價格戰”絕不是東方日立的手牌。賴總工強調了東方日立作為國有企業必須以“為社會事業負責”為最高綱領的決心。這一點,與日立集團所倡導的為社會節能環保事業負責,不以短期利益為目標而是為社會為未來負責的觀念一脈相承。
除此之外,對于東方日立而言,最大的競爭力之一就是在過去二十年,通過不斷的市場考驗所積累下千錘百煉的產品品質給客戶提供的最佳體驗,以及以靈活高效的服務與用戶之間構筑成的品牌粘性。
高壓變頻器企業在面對產品研發的風險之外,在現場還需要面對工程施工的危險,甚至一些突發的搶險事故。這是對產品高可靠性的必然要求,更是對原廠服務能力的正面挑戰。
今年夏天,某現場由于用戶操作失誤,造成水電阻損壞,進而殃及了變頻器設備。東方日立連夜派出技術與服務人員查看現場,靈活處理事故,在2小時之內將沒有受損的設備集中恢復運行。針對損壞的設備,僅僅用了2天時間就全部完成升級更換。如果不及時恢復,嚴重情況可能出現環保事故,用戶不僅面臨罰款甚至會被責令停產整改。
類似這種突發事故,在水泥廠、火電廠等等工況復雜卻又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工業領域時有發生。能否及時響應、迅速解決問題,也是考驗變頻廠家服務體系與服務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另外,在新的變頻器升級改造業務上,東方日立又采用了“與規范的企業比靈活,與更靈活的企業比規范”的策略,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高地,并且獲得了大量的訂單。
行業普遍認為,高壓變頻市場增長開始日趨緩慢,在比拼技術、比拼產品的同時,服務能力也將成為新一輪競爭的重要籌碼。顯然,這個趨勢已經被東方日立精準把握。
國內高壓變頻器行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或有廠家新進攪局,或有廠家黯然退出,或有廠家幾經轉手,大多數都是看中的高壓變頻器行業短期有利可圖,或是對股市有利,廠家以盈利為目的無可厚非。
但對此現象,賴總工更多的是一份平淡,一份思考,“如果原廠企業不能長期堅持對產品的研發投入,就不可能對產品不斷優化及時提升產品性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也不可能持續為客戶提供滿意有價值的服務。”也許,這就是東方日立作為國內高壓變頻器行業極少的國有體制的公司在市場上屹立二十年不倒,如今依舊蓬勃發展的精髓所在。
站在技術高地,俯瞰繽紛未來
東方日立是國內最早從事高壓大功率變頻器研發的企業之一,遵循以用戶需求為研發導向的理念下,讓其不斷創新技術創造新產品,至今其產品與技術研發一直走在行業前列。現在,東方日立還將加大水冷變頻器系列化的開發,從大容量往下覆蓋中小容量產品,通過搭建完整的產品線以構筑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體系。
早期的國外產品沒有10kV產品,而國內火電廠大多為10kV電網,根據這個需求,東方日立在2002年開發了10kV系列的產品并一次投運成功。
由于早期高壓變頻器功率單元的故障率高,用戶提出二十多個功率單元壞一個變頻器就跳閘太不合理。通過深入分析,東方日立在國內率先開發出了功率單元旁路技術,當某個功率單元出現問題后能夠主動將故障單元切除,變頻器可以不停機。在此基礎上,東方日立還更進一步研發,在故障單元的故障消除后,還可以使設備再次投入工作,而其他廠家一般只能做到停機重啟設備才能消除故障。
同樣的例子還包括瞬時停電再啟動功能,也是根據用戶提出,電網電壓稍微有點風吹草動,變頻器就停機太不合理。在聽取用戶的意見后,于2004年,東方日立開發了瞬時停電再啟動的功能,并由此擴展出了高壓變頻器的工頻/變頻互切功能,解決了用戶的系統可靠性問題。
另外,東方日立還從日立產品中引進了“軟充電及低壓調試”與“光纖串聯通信”等若干重要的技術,這使得產品在國內市場中有了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力,一度成為產品的“賣點”。
凡此種種表明,“技術標桿”已然成為了東方日立一個最醒目的標簽。目前,在高壓變頻市場,東方日立占有率大概4%左右,最近幾年穩中有升。這主要得益于東方日立在技術創新方面,始終以可靠性為中心,不斷改善用戶體驗。
針對如何提高可靠性,賴總工介紹道,主要是加強零部件的認證,加大中試的驗證力度,改善高壓系統的防電暈放電設計,保證產品的電磁兼容能力進一步增強。此外,從環境適應性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提高散熱能力。為此公司產品驗證中心已在2018年正式投運,驗證中心按照CNAS標準搭建EMC、安規等9大專業化驗證實驗室,通過測試、中試、裝備、器件認證等幾大技術體系不斷加強自身驗證能力建設,實現驗證技術平臺化、業務運作規范化、驗證工作體系化,從而提高產品的驗證質量、驗證效果及成本控制,為公司產品研發和生產提供更有效的驗證保障和工藝保證,切實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使用故障率,提升問題處理速度和服務效率。
站在用戶體驗方面,將逐步向用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包括變頻器應用設計,運行環境設計和監控,軸系扭振監控等,以此提高用戶使用了變頻器后整體系統的可靠性。
未來的變頻器產品制造方面,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各平臺公司都會被迫進入智能制造領域,通過機器人替代人工作業,變頻器的單元制造、調試及整機的電氣裝配都會由機器人來完成。賴總工判斷,在變頻器制造環節,下個十年基本所有行業企業都會不同程度實現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兩化融合,沒有實現兩化融合的公司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在技術研發環節,變頻器技術會呈現低壓、中壓、高壓變頻產品技術的不斷融合,高壓變頻器會不斷借鑒低壓變頻器的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思路,使得產品在供應鏈環節就實現自動化的生產。但是,定制化的產品并不會越來越多。因為定制化的產品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無法攤薄自動化工廠的調整成本。
具體在產品方面,智能化、集成化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在智能化方向,變頻器會實現負載自動辨識、智能診斷、智能調試等,凡是現在需要人工來解決的問題,以后都會通過產品的智能化算法去解決。
“下一個十年,東方日立也將朝著工廠實現智能制造與產品實現高度智能化兩大方向持續發力。”在二十周年慶典現場,賴總工步履堅定地走上講臺,接過了公司為他頒發的“優秀員工獎”獎杯。未來,帶著熱愛與堅持,他將與公司所有員工攜手并進,驕傲地走向下一個更加值得期待的十年。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