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正快速改變著傳統制造業,設備聯網,數據驅動讓制造企業感受到切實的創新收益。研華科技作為智能物聯應用的實踐先鋒,積極協助各產業將現有硬件、軟件整合,以建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視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研華科技推出的WISE-PaaS物聯平臺,從下而上包括感知元件、邊緣運算、通信、PaaS平臺、行業智能APP和云服務營運等服務完整串接,建立完整的物聯網供應鏈,幫助制造企業共享數字化互聯的全新價值。
綠源作為行業最早進入電動車行業的品牌之一,至今已有22年發展歷史。綠源集團下轄浙江整車生產基地,浙江配套生產基地,山東整車生產基地,廣東整車生產基地,江蘇生產基地,福建電池基地和越南整車基地,年產能超600萬臺,國內擁有超過千萬用戶,11000多個銷售網點,精心打造的健康的銷售網絡已在全國扎根,同時以穩健的步伐向國際市場進軍。
綠源集團信息部總監魏權先生介紹:
直指企業痛點 構建智能平臺
浙江工廠作為綠源集團實施智能制造的起點與示范項目,基于研華WISE-PaaS物聯平臺所構建的智能化生產方案,在研華科技的指導與支持下,通過與系統集成商蘇州庫恩智智能科技有效協作,歷時2個月完成了對傳統產線的改造升級,實現了數字化車間信息流的匯總整合。透明生產和物聯平臺的多項智能化管控功能讓以往生產中的痛點迎刃而解,為下一階段集團層面的信息化整合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已實施的綠源集團浙江工廠的智能制造方案應用于金工車間和焊接車間,涉及管材切割、折彎和焊接等具體生產工藝,原有金加設備和焊接機器人品牌不統一,新舊程度不同,實現可靠的設備互聯是數字化的第一步。研華高性能工控機和眾多數據采集傳輸模塊出色的產品品質為構建物聯平臺的提供了可靠的硬件基礎。作為工控機領域的領導企業,研華此次方案中選用的是無風扇工控機,保證高效運算和穩定性能的前提下,封閉的機箱設計,避免了金屬碎屑和粉塵的不利影響,可有效應用于工況相對惡劣的焊接和涂裝車間。可滿足實時性要求的數據采集模塊,保證了系統可及時掌控各生產節點的數據信息,做到對設備狀況、訂單進程、物料儲備、能效監控和人員管理的實時透明,克服不同品牌設備互聯和老舊設備升級中面臨的兼容性困難,借助工業以太網,有效將數據上傳到研華的云端平臺。
實現人與設備的效率提升,平衡訂單、產線、物料和企業管理的綜合性優化是實施此次升級項目的目標。集成于研華云端平臺的眾多應用方案功能包正是智能制造的價值所在。
在此次升級中,綠源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采用了數個智能方案:
• 戰情室通過實施產線數據的可視化,讓企業管理層實時掌控設備、產線、人員及生產情況。
• 智能安燈系統安裝于產線現場,具備高效事件處理機制,提升設備及人員效率,其提供的可視化預警系統可快速響應異常處理,降低運營成本,有效記錄生產數據,提供生產追溯依據。
• ESOP是研華提供的電子化作業指導書,針對管材下料、切管和焊接的具體生產操作要求,及時推送信息,幫助操作人員及時明確技術要求,避免加工中出現誤操作,提升產線KPI指標。
• OEE在線效率管理則通過設備聯網,實施掌控設備的生產狀況和平衡節拍數據,展現產線的生產瓶頸,評估并管理現場績效,提供預警功能和信息記錄,為大數據分析生產運行狀況,平衡人員、物料、設備和訂單,力求實現最優匹配,提升產線柔性,提前發現產線潛在故障點,并為實施決策優化提供數據參考。
硬件可靠兼容 數據實時采集
談到此次項目的順利實施,系統集成商蘇州庫恩智智能科技運營總監陳齊斌先生介紹:
對于項目中的技術難點,研華科技SIBU主管張近先生介紹:首先,由于產線中的主要執行設備焊接機器人的品牌較多,且同品牌又涉及新老不同型號,在數據方面需要支持不同的通信協議;其次,項目涉及的采集監控點數量多,系統的采集數據量大,對系統性能要求較高;此外,為保證對產線反饋及時有效,并實現云端傳輸的數據共享,項目對數據采集的實時性要求高,也是眾多智能化改造升級項目的共性需求。研華科技結合自身在工控機、工業通信和軟件領域的技術專長,有的放矢開展技術研發,形成研華科技智能物聯方案的競爭優勢。
綠源項目是研華科技拓展智能物聯行業應用中眾多成功典范之一。張近介紹:
綠源浙江工廠的金工車間在實施項目改造前,單個生產線的預計產能是220臺/天,由于物料周轉和加工節拍調整等意外因素,產量經常達不到預期。實施項目改造后單個生產線的每天產量可穩定在300臺,產量上的提升讓智能物聯的成效顯而易見,更為重要的是產線智能化與柔性制造能力和透明生產帶來的管理效率的提升。綠源集團信息部總監魏權先生表示,此次項目改造只是綠源集團智能化升級的起點,今后將陸續拓展到組裝車間和涂裝車間,在構建整廠智能化系統平臺后,將陸續實現江蘇、山東廠區的聯網,智能物聯的價值讓企業對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