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津縣水務局的監控指揮室里,一點鼠標,就可以把上述各種情況、數據看得一清二楚。2009年,作為成都市的試點,新津縣承擔了水資源檢測管理系統示范建設任務。3年耕耘,如今,新津已建成29個監測站(點)和1個基于云技術的水務物聯網會商中心,初步形成了集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環境安全、安全應汛為一體的智能化水務信息管理系統。“我們在供水水質監測方面是目前國內自動化水平最高、水務傳感器類型應用也是全國最全的。”新津縣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系統在今年入夏的幾場暴雨中都起到了及時的預警作用,有賴于此,新津雖多次遭遇特大暴雨,但都未造成大的損失。
打開物聯網數據分析處理系統軟件,金馬河、西河、南河、楊柳河、羊馬河等流過新津的5條主要河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29個監測點。再進一步點開監測點的圖標,橫斷面水位、流量、流速、壓力、水質等實時數據一應俱全,安裝在河流上的紅外攝像頭更是讓各監測點現場的水位、水流情況變得一目了然。在監控人員的演示中,鏡頭跟隨鼠標不斷轉動,觀者得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監測點的詳細情況。
據介紹,通過水務物聯網系統和數據分析處理軟件,新津縣在飲水安全監測、水文監測及預警、污水處理排放、地下水監測、防汛抗旱、山洪災害監測及預警、水資源信息等多方面實現了平臺整合。負責系統技術支持的四川煒麒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曾慶華說,就運用物聯網技術而言,這套系統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下一步會在全市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并力爭將這一產業市場擴大到全國范圍。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