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作為一項新技術,其相關建設在國內已經如火如荼,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近日卻不大不小潑了盆冷水,他稱“在國內物聯網應重點著眼于解決國計民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挑戰,離開上述需求而單純追逐利潤或盲目跟風,意義不大。”
事實上,對于這種重復建設與盲目跟風現象,很多專家和業內人士早有所論。更有甚者,對于國內這種“物聯網基地”、“云計算基地”的建設,相關人士擔憂,“這仿佛回到了大躍進時代”。
談到具體表現,劉韻潔院士表示,主要為尚缺乏核心芯片與傳感技術,技術產業能力有待突破;缺乏統一標準體系;編碼、頻率與電磁干擾等亟待研究、規劃;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等。雖然各地都在研究推廣物聯網,標準很多,又缺乏權威性,不適應廣域聯網和推廣。同時,物聯網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很多人卻“把物聯網當個筐”,一切相關甚至不相關的老業務都往里裝。看上去是在熱捧物聯網,實際上卻混淆了物聯網的概念和界限也容易讓公眾產生誤解。
“物聯網是一個機遇,我們不僅要從產業的角度去考慮,更要注重通過原始創新解決我們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劉韻潔院士如是說。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先生也表示,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應該是未來物聯網的市場空間,無論是健康醫療、基礎設施、交通等,還是智能工業、智能農業。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更需要“戰略性眼光”,其培育和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