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全球經濟震蕩、歐債危機蔓延導致需求嚴重萎縮、多數國家調整光伏補貼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光伏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現象凸顯。對于美國而言,盡管其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幅度已令其國內產業瞠目,但該產業卻未能成為美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于是,美國便加快了向中國同類產業密集放箭的步伐。但事實表明,劍指中國光伏產業對美國自身而言是一個雙輸的結果。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中國光伏產業是美國乃至全球光伏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在其增長與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貢獻。數據表明,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中國光伏業內人士直言,中國對美出口光伏產品金額小于從美進口的金額。因此,如果中美開打光伏貿易戰,美國的損失恐怕更大。
針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立案對來源于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11月29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代表中國14家主要光伏生產企業在北京發表聲明稱,中國光伏企業將團結一致,積極應對。
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組織下,包括尚德、英利在內的14家中國主要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組成了聯合應訴團隊。中方應訴企業代表律師李磊介紹,根據程序,美商務部可能于2012年1月和2月分別就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作出初裁,而是否征收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的最終決定,最早將于2012年5月和8月作出。
光伏發電作為零排放、零消耗的清潔、安全能源,具有極大的發展前途。開發和利用光伏能源以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而作為國際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光伏產業在近年來的迅速發展極大推動了在全球范圍內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近十年來致力于光伏技術的研發也為最新光伏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作出了貢獻。對于此次雙反調查,中國光伏企業有信心積極應對并將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中美光伏貿易戰正步步升溫。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中國光伏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大部分從美國和歐洲等地進口。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
尤其是美國的中下游光伏產業,以光伏發電安裝產品為首重,任何對華貿易限制措施都將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蒙受極大損失。
據悉,美國太陽能產業約提供10萬個工作崗位,而Solarworld公司僅可提供1000個工作崗位。美國光伏產業已組建了名為“平價太陽能電力聯盟”(CASE)的組織,其成員包括101家美國企業,涵蓋美國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該組織成員公司指責SolarWorld公司的行為將破壞全球光伏產業幾十年來取得的進步,并威脅美國數萬就業機會,他們強烈要求SolarWorld撤回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