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銷售收入下降近20%。其中,挖掘機、推土機、汽車起重機、壓路機、攤鋪機前5個月累計銷量的降幅均超過了30%。市場需求迅速萎縮,幾乎所有品類都呈現負增長,利潤下滑超過50%的企業不在少數,身陷裁員、資金斷裂的泥潭。
點 評: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房地產、路橋建設等基建工程的放緩和延遲,工程機械產品需求下降。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為了擴張市場份額,在銷售方式上采取有獎銷售、零首付、低首付,出現了融資租賃比例過大、租賃公司門檻過低等情況,擾亂了市場秩序,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風險。部分用戶禁不住零首付的誘惑,紛紛加大訂單。盲目促銷的后果是用戶沒有能力繼續還款,最終傳導到企業,導致了兩敗俱傷。
目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市場需求整體低迷。尤其是在最近一兩年,工程機械行業把快銷品的一些銷售方式引入之后透支了一定市場,這導致企業的銷售出現近幾年來最為困難的局面,表現就是企業的現金流明顯偏緊。這充分體現出,此前行業中各企業基本都是以產品規模的擴張作為最主要的導向,但這個勢頭目前正在轉變。
整體市場低迷之下,工程機械是否還有轉機。有業內專家認為最大的亮點在于國際化。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在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的這段時間里,有了實質性甚至具有戰略意義的進展。我們的企業開始在國際市場并購一流企業,并收獲技術和品牌,甚至用于收購的資本也在國際化。尤其是徐工機械、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在混凝土機械領域的三起海外收購。
另外,企業在目前的擴張中更加考慮到一些核心零部件的布局,比如高端液壓件。一個重要的趨勢是,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正由原來的產品競爭、產業競爭向集團化競爭過渡。市場格局趨于穩定,國產品牌的擴張空間有限,未來更大的增長空間是在海外。而無論國際化也好,集團化也好,這些都是行業在調整過程中的升級。
相同的市場環境中,卻也有不同的冷暖。就徐工機械、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這三巨頭而言,上半年的盈利狀況各有不同。
業內專家認為,盈利好與不好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首先,從產品布局而言,今年上半年工程機械幾大重點產品中,混凝土機械表現不錯。因此,在該板塊產品聚焦程度更高的中聯重科就比較有優勢,這最終直接體現在該集團的毛利率水平上。
其次,就長期而言,徐工機械和三一重工會更被看好。一個簡單的道理是,當市場在走上坡路的時候,所有的投資都是對的;反之,市場下行的時候,所有的投資就都是錯的。用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去對比的話,之前幾年中,三一重工對產品和銷售的擴張要遠大于中聯重科,所以當市場不好的時候,其產品毛利率會迅速被稀釋掉。但將來,這個行業的競爭趨勢將變為多品種的系統化解決方案的競爭,那么三一重工之前更加多元化的布局就是對的。
但是,今年上半年震動這個行業的最大事件就來自三一重工等企業的大規模裁員。不過陳睿表示,在一個已充分市場競爭的行業中,企業肯定是以市場為導向來做出反應。其實,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年中的時候,大家都在反思一個問題——曾經維系多年的線性增長、規模為王的發展思路是否已經到了應該重新評估和修正的時刻?如果這個趨勢已經形成,那么,越早做出改變肯定越明智。但在處理方式以及處理到什么程度還需要用道德及社會責任做出衡量。
綜上,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工程機械的生存契機主要在于產品升級、搶占國內集團化競爭的優勢以及國際化這些緯度上做文章。但在實際中,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程度上的引導和扶持。因為,這不只是中國一家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