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城市環保與節能的課題,全球最大的電氣和電子公司之一的西門子公司憑借他們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立意,在倫敦創建了“水晶城”(Crystal),希望成為未來可持續城市的模板,贏得城市的未來。
目前,“水晶城”已成為倫敦最新的地標性建筑,并且也是全球第一個立志于以科技來改善城市可持續發展性的中心。
據最新消息,“水晶城”將會于9月29日周六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心以后將會透過各種互動性展覽、啟發性的演講以及極具思考力的領導會議來促進自己使命的實現,普及更多人對于以科技改善城市生活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西門子以“水晶”命名這個中心也是有象征意義,象征著人類能夠進入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時代。
西門子的CEO與基礎設施&城市部負責人Roland Busch說:“西門子建立‘水晶城’就是為了幫助尋找到讓世界的城市變得更加可持續性的方法。這個中心將會作為一個對話、學習和發現的中心來實現它的服務。”
點 評:
“水晶城”坐落于倫敦最新的綠色企業園區的“皇家維多利亞碼頭”。它的創意與倫敦的歷史、文化啟迪也有關聯,特別是從英國歷史著名的“水晶宮”中吸取了靈感。
歷史上的倫敦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是一個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建筑奇觀之一,也是工業革命時代的重要象征物。它原先是世界博覽會首次于1851年在倫敦舉行時的展示館,這場世界博覽會的正式名稱為萬國工業博覽會,一直到1936年以前曾經吸引過無數的社會各種階級的游客前來參觀。1936年,整個建筑毀于火災。
在推崇節能減排的今天,各地都加大了建筑節能的推行力度。那么,作為普通的住房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達到這一目標?據專家介紹,鋼結構住宅作為住宅市場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建筑節能中體現出獨特優勢。由于其采用新型墻體材料,至少可達到節能50%以上的目標。同時,鋼結構住宅具有單位體積承載力高、生產安裝方便、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改建和拆遷容易、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等特點,是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其實,從世界范圍來看,鋼結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主導建筑結構形式。而在我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體系也正逐漸走向成熟。
為推進節能降耗與低碳環保建筑,提高住宅品質,改進住宅生產方式,國家先后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圍繞鋼結構住宅關鍵技術展開攻關。而作為國內最早推行鋼結構建筑工業化企業之一的杭蕭鋼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開始著力于住宅鋼結構體系研發。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文林峰介紹,鋼結構住宅具有多重優勢,如節約資源、能源、材料、人工等,因此,成本優勢也就日益明顯。此外,鋼結構住宅的優勢還包括環保、綠色、可持續,以及抗震性能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