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光伏企業應當如何應對美國“雙反”,不少業界人士都提出了“繞道出海”的策略。其實,海外拓展戰略,應當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的一項長期戰略,無論是否有“雙反”,都應該有計劃地開展;而且,中央政府也應當給與足夠的支持,這樣還可以給國家目前充足的外匯儲備一個很好的出口。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但是,作為企業家要注意的是,海外設廠是一個復雜和長期的事情,需要認真調研和慎重決策,如果僅僅是因為“雙反”,就匆忙做出決定,可能反倒會忙中出錯。而且,對于海外設廠所造成成本增加,也要有應對的策略。
但是,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目前的光伏產業低迷期,盡快加強自身的實力,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技術和制造水平,才是真正的應對方法。
點 評:
目前,我國雖然是光伏制造大國,但并非光伏制造強國。以現在的多晶硅為例,國外對中國的銷售價格降低當15萬元/噸,還有盈利,但中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只能停產。這就是依賴國外的技術所造成的惡果。但中國這些年的制造經驗,實際上已經為創新作了豐富的積累,實際上,也有不少企業已經開發出了許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術。例如,上海普羅所開發的PM法多晶硅提純技術,可以在實現99.99995%的純度下,將成本降低到6萬元/噸的程度,僅為國外西門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上海普羅正在開發的無籽晶鑄造單晶技術,不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上海普羅的一爐四錠多晶硅鑄錠爐,單爐產量達到3200公斤,單位鑄錠能耗低于5千瓦時/公斤,晶粒質量優于歐美鑄錠設備。這說明,我國的裝備制造和工藝研發能力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目前的危機階段的低谷時期,只要我國光伏企業大膽使用這些創新技術進行自主創新,大膽采用國內自己的技術成果,就能夠進一步大幅降低光伏制造成本。
實際上,雖然歐美國家對光伏的研究比中國早若干年。但領先優勢并不是很明顯。目前,大多數工藝設備都很粗糙,并未經過長期的產業化檢驗,不少設備比中國的設備性能還要差,有的甚至是“愚蠢”的設計。當然,也不乏有不少技術領先的設備和工藝,但領先優勢都不大。因此,一方面,我國的裝備制造和工藝研究單位要加快研發進度,盡快實現從全產業鏈的角度對歐美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我國企業也要大膽采用國內的工藝和設備。這樣的話,即便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即便美國堅持雙反,中國的光伏產業依然能夠擺脫對歐美市場與技術的依賴,擺脫其貿易壁壘,而獨自領跑世界。這樣還會使得歐美越建立貿易壁壘,對其自身的光伏產業發展危害越大,而中國則能夠發展得更好。
我國光伏企業要利用目前產業低迷階段,提高我國光伏產業各個環節的工藝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水平,將目前的已經具備的成本優勢保持下去,并積極采用新工藝將多晶硅原料環節的高成本的短板劣勢轉化為低成本的優勢,使得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成本和技術上均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并長期保持下去。這樣才能徹底打敗外國政府和企業遏制中國光伏發展的企圖。
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存在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各地政府和企業都是為了光伏而發展光伏,僅僅把光伏當作一個新興產業,忘記了光伏其實是一種能源產業。這種對光伏的夸大目前在我國許多地區都存在。這種夸大其實是對光伏的孤立,反而限制了光伏的發展。光伏產業的真正發展,只有在光伏充分地被應用以后,才能夠實現。畢竟,光伏發電是一種能源,是為了給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提供電力的。因此,發展光伏不能為光伏而光伏,而是要為經濟發展而合理發展光伏產業。光伏發電,應當與工業、農業、服務業項目、人民生活用電等緊密結合,光伏為生產服務,為人民服務,只有這樣,光伏發電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此外,有實力的企業,要利用現在的價格低谷和產業低迷的階段,設法聯合金融機構,實行逆市擴張,彎道超車。在低谷中進行擴產,并加大技術改造的強度和力度,這樣,就能夠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產能迎接下一輪的產業高潮。
只要中國光伏企業的制造水平能夠得到提升,只要中國光伏企業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增加技術優勢,只要中國光伏企業能夠正視光伏的地位,使光伏能夠最好地為經濟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那么,無論美國佬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花招和手段,都無法傷害中國的光伏產業。他們會發現“雙反”,不僅傷害不了中國企業,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的光伏產業,就能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