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昨日發布公告,正式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迄今對我國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專家稱,歐盟認定反傾銷行為的可能性較大,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比美國對華光伏“雙反”更嚴重的打擊,2-3年內行業將進入洗牌煎熬期。
點 評:
歐盟正式對華光伏反傾銷調查 涉案金額史上最大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產品市場,每年能消費世界太陽能產能的6成。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我國的光伏產品大部分依賴出口,每年產能的7成都銷往歐洲市場。
不過,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滯緩,各國光伏產業都出現了企業經營困難、破產倒閉等現象。為了搶奪歐盟市場,各國光伏企業在歐洲打起了一場慘烈的價格大戰,德國公司們全方位拉近與中國企業的價格差距,使得中國光伏產品的價格優勢逐漸喪失。
不但如此,為了將中國光伏企業踢出歐洲市場,今年7月24日,德國光伏制造商向歐盟提起對華“反傾銷”調查申請,根據規定,歐盟須在9月6日前決定是否立案。由于歐盟市場的重要性,中國光伏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此后,政府、企業紛紛行動力求阻止歐盟立案。
英利、尚德、天合及阿特斯四大中國光伏企業更是積極行動,在7月26日代表光伏發電促進聯盟和中國光伏行業正式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呼吁歐盟慎重考慮對華光伏發起“反傾銷”調查。中國商務部也采取反制措施,受理對歐盟多晶硅企業的雙反申請,并在8月中旬召見中國光伏企業入京,共商對策。
8月30日,光伏行業終于看到曙光,當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了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在兩國總理領銜的高級別官員斡旋下曙光初現,雙方同意協商解決光伏產業問題。
但9月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布,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迄今對我國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300億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發表談話表示,盡管中方多次呼吁通過磋商合作化解光伏產品貿易摩擦,但歐盟委員會仍執意發起反傾銷調查。中方對此深表遺憾。中方呼吁歐方能從中歐經貿合作的大局出發,認真考慮中方的立場和建議,通過磋商合作解決光伏產品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