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在此次企業債說明書中明確表示,到2015年,中核控股的核電運行將達1600萬千瓦,在建1000萬千瓦,廠址儲備4000萬千瓦。據此數據,中核集團規劃在建的1000萬千瓦核電應于2015年前通過發改委審批。
在建核電站面臨大躍進 沿海項目有望先獲批
中國工程院關于核能研究的一項課題建議,2015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4000萬千瓦(包括目前在建核電項目投產后的總量);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將達6000萬~7000萬千瓦(其中新增項目為3000萬千瓦)。盡管該建議尚未形成最終結論,但中核在2015年的在建機組就達到1000萬千瓦,占未來新增核電項目總量的三分之一,總量和速度上都超出以往。
中核集團債券募集書顯示,中核目前在建的核電項目有秦山二期4號機組、福清核電一期、方家山核電、三門核電一期、海南核電一期、福清核電二期3號、4號機組等六個核電項目。除三門核電一期采用新引進的AP1000三代核電技術之外,其他在建機組均使用二代核電技術。按照新建核電項目都以三代機組為主的要求,多位核電領域人士對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表示,核電重啟后,沿海項目先于內陸項目獲批的可能性極大,內陸核電仍需等待一段時間方可放行。目前來看,中核規劃的核電項目可能多位于沿海地區。
另據了解,上述6個在建核電項目中,秦山二期4號機組于2005年拿到發改委路條,其余5個項目分別在2008、2009、2010年通過發改委審批。
此外,在海外業務方面,中核集團也表現出極大的拓展意圖。中核曾表示,在核電出口方面,除做好巴基斯坦后續機組的建設外,將開拓阿根廷、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國家市場;在海外鈾開發方面,將采用創新合作的方式,以尼日爾、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周邊國家和非洲地區為重點;在天然鈾國際貿易方面,將打造與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緊密聯系的鈾貿易平臺。
投資與借款三年猛增 大規模擴張致資金饑渴
此次中核集團發行的35億企業債分為兩個品種,品種一發行15億元,為期十年,票面利率4.9%;品種二發行20億元,前7年票面利率為4.8%,前7年內固定不變。據了解,此次募集的35億元資金中,有28億用于浙江秦山核電廠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浙江三門核電一期工程、福建福清核電一期工程、福建福清核電3至4號機組工程和海南昌江核電項目,另外7億用于補充公司的營運資金。
中核集團此次披露的2008-2010年財報數據顯示,集團三年期間的營業利潤分別為52億、21億、41億,對應的業務收入為344億、353億和446億。值得注意的是,集團連續三年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均為負值,分別為-182億、-232億、-280億。中核集團連續三年大規模的擴張導致了資金饑渴的癥狀。
2008-2010年,中核集團連續三年籌資活動現金流入大幅增長。2008年為439億,其中借款401億,2009年為608億,其中借款520億;2010年為802億,其中借款735億。三年間,中核集團的對外借款增幅平均都在20%左右。此外,中核集團在2008-2010年還分別收到政府補助19.83億元、21.71億元、22.24億元。
中核集團表示,2015年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利潤超100億,打造10個以上海外科工貿平臺。2020年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