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這樣一個看似微小卻影響巨大的行業里,中國一直充當著舞臺上的配角。無論從國防還是民用需求,我們接觸到的測試系統以及測試儀器,在高性能應用上無一例外都是進口品牌。我國在測試儀器方面與國外企業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技術、經驗和資金不足,更重要的是在概念、標準和理念等方向的差距和在決策方面的不夠重視。
點 評:
技術差距
業內專家認為,對國產測試儀器而言,我們始終是跟著別人的腳步在學習,在追趕,這是技術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如果說在這些系統級測試儀器方面,因為開放的總線,技術差距相對比較小,那么在臺式儀器方面,國內外的差距幾乎很難去估量。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基礎的測試儀器而言,其架構和概念并不難理解,但到了具體的功能定義和產品的功能實現方面,我們就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讓中國的測試儀器開發和應用陷入的是一個尷尬的循環:我們無法跟蹤先進的電子技術發展的前沿科技,就沒有辦法了解其測試需求,就自然無法去為此開發適合最新技術的測試儀器,那么更談不上把握最新的測試市場脈搏和賺取最豐厚的那部分利潤;而你做不來先進新技術的測試,新技術出現的時候你就抓不住,人家也不可能交給你去滿足最初的測試需求,這樣就無法了解最新的技術動向,也就無法將新技術應用到你的測試儀器中。
據了解,在應用測試中,制約本土測試儀器應用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來自于核心半導體器件的缺失:國內的測試儀器企業,無論是老牌國有研究所還是新興的私有測試儀器企業,自身具備的芯片研發能力相比國際巨頭有較大的差距。可以說,測試用的芯片因為其特殊的一些要求,在市場上是很難找到相關合適的產品,特別是在信號分析和信號采集方面,模擬前端技術和信號采集技術的不足,直接體現在國產的測試儀器無法捕獲需要的一些特征信號,比如雷達和微波技術的絕大部分需求,商用芯片是無法滿足其測試需求的,這樣的結果是,國產的測試儀器廠商不是不知道怎么去滿足,而是沒有相關的半導體器件能夠做出滿足這些采樣率、帶寬需求的產品,而這兩點,恰恰是實際應用中許多信號分析和信號處理的前提。
觀念差距
“抹平技術上的差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比起技術上的差距,我們在測試儀器上存在的觀念和思維的差距更大。”一位來自計量研究領域的專家說。
據介紹,測試儀器是個資本密集型企業,企業的生產規模很重要,測試儀器又是一個市場比較小的行業,因為儀器種類繁多,所以單個儀器種類的市場注定不可能很大。這給中國企業迎頭趕上增加了更大的難度,一方面,作為技術密集型和積累型行業,面對這么多已經領先很多的國外競爭對手,要把測試儀器做大做強,就要有足夠多的投入,并且短期內不要指望回報,這一點無疑僅靠一些私企是很難有這么強大的財力去做支撐的。因此,必須要有國家戰略高度的規劃和相關資源的大力支撐,才有機會去不斷縮小差距。




